第8章 回信(第2/3頁)

不管日後如何,父皇總是喜歡過他這個兒子的,哪怕底下的人會把雲陽縣的事記下來送回鹹陽,他也該多給父皇寫寫信才是。

扶蘇叫懷德磨了墨,提筆先問安,隨後才娓娓把這些日子的事情寫到信裏。

記憶中他雖被淳於越等人教導著要仁愛百姓,真正有機會接觸到百姓卻是在去了邊關之後,那時候蒙恬率三十五萬大軍鎮守邊關,既要提防外敵,又要修長城、通直道,士卒們每日不是辛苦操練就是辛苦幹活,哪怕不打仗,每天也會有不少人死去,氣氛和雲陽縣不太一樣。

即使許多人埋怨朝廷時都有意避著他,不少帶著怨氣的話還是傳到了他耳裏。

這回到雲陽縣後,扶蘇雖然也遇到過有便宜就變著法兒來占的人,但大多百姓都非常淳樸,只要給一點點好處,他們就回以百倍的愛戴,有些事他只是提了一句便有人自發地去做好了。

扶蘇想到一句古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王是舟船,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大秦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大秦百姓的萬眾一心。

老秦人自古以來都被排斥在東方各國之外,如今終於強盛起來了,身上有了厚實的甲衣,手裏有了鋒利的刀劍,他們自然憋著一口氣要讓大秦一統天下,讓那些千百年來都不用正眼看他們的家夥俯首稱臣。

只是一統天下以後呢?

扶蘇想起嬴政後來的改變,手中的筆停頓下來。

若不是發現了天下一統以後人心並未統一,父皇也不會三次東巡,不會相信方士所說的不死之藥,不會閉目塞聽下令讓人焚詩書。

父皇當時,心裏也著急了吧?

扶蘇靜坐片刻,再次提筆往下寫,很快將最近發生的事寫到了信中,順便把新犁的樣式再畫了一遍、附帶上詳細的試用報告一起封裝好。

第二日一早,蒙毅按照約定來取信,看到扶蘇遞來厚厚的信囊,心中欣慰,當即馬不停蹄地回了鹹陽。

嬴政正在和李斯討論韓國來使之事。

最近嬴政磨刀霍霍向韓國,韓王很有危機感,聽說嬴政非常欣賞韓非的文章,這次特意派遣韓非當使者,還附帶書信說要是嬴政看得上韓非大可以留用。

韓非是韓桓惠王之子,也就是如今的韓王的兄弟,出身高貴,才學過人,曾和李斯一起求學於荀卿門下,算起來兩個人還算是師兄弟。

不過李斯認為嬴政不能重用韓非,因為韓非到底是韓國王室血脈,不可能真心為大秦效力,即便為大秦出謀劃策,怕也是為了保全他們韓國。

在這一點上,韓國那邊可是有前科的。

韓國曾經派出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專家,遊說秦國大肆興修水利,以此損耗大秦國力。

後來事情敗露,嬴政當即下了《逐客令》,要把所有非秦籍的“客卿”統統驅逐。

還是當時同為“客卿”的李斯連夜呈上《諫逐客書》才讓嬴政收回成命。

雖說鄭國主持的修渠工作對大秦農業發展大有益處,算起來也不算壞事,但韓國一開始打的確實不是什麽好主意。

要是留用韓非,以後他們還得分辨他提的建議是不是心懷鬼胎;要是不留下韓非,放他回國,他以後不知會給他兄弟出什麽主意妨礙大秦的統一大計。

李斯和韓非曾是同窗師兄弟,最清楚韓非的能耐。他給嬴政的建議很簡單:要是韓非不能為大秦所用,一定不能讓他活著回韓國。

兩人把韓非的事商量得差不多了,便聽人來報說蒙毅求見。

嬴政也沒避著李斯,命人把蒙毅宣了進來,叫蒙毅坐下說話。

蒙毅把學宮諸事匯報完,才取出扶蘇寫的信呈給嬴政。

嬴政這些天忙,沒怎麽看雲陽縣那邊的書信,聽蒙毅說扶蘇寫了信,倒是頗為意外。他打趣道:“這小沒良心的,是不是又有什麽事求我?”上回要不是想求他釋放程邈,嬴政估摸著扶蘇也不會給他寫信。

蒙毅道:“公子一向孺慕大王,只是性情比較內斂罷了。”

嬴政不置可否,倚在坐榻上打開信囊看起扶蘇寫的信來。

這一看,嬴政又和上回一樣很快坐正了身體,神色也多了幾分凝重。他把扶蘇附上的新犁樣式和“試用報告”拿起來反復看了幾遍,才將它遞給李斯,讓李斯也瞧瞧。

李斯一看,也坐不住了。

眼下離春耕不遠了,要是這新犁真的那麽好用,怕是要讓底下的人抓緊趕制出來。

李斯立刻道:“大王,此時事關重大,該讓蒙內史也過來好好商量。”

蒙內史自然是蒙恬,他管著京城諸事,要想在鹹陽推行這新農具,自然得讓蒙恬負責。

嬴政點頭,叫人把蒙恬喊來了,把扶蘇搗鼓出新犁的事和他說了說,讓他安排人手試試這新犁,要是好使的話立刻開始趕制,好趕上今年的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