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江水犀照

小皇帝認同王導的意見,陶侃溫嶠也不好說什麽了。

庾亮見大局已定,站出來說來:“蘇峻之亂,因臣征召他到台城當大司農而起,害得太後自盡,顧命大臣卞壸父子三人皆戰死,台城被焚,化為廢墟,臣請皇上降罪,賜罪臣一死。”

庾亮這是以退為進,蘇峻之亂,他責不旁貸,這個時候與其讓被被人彈劾,不如站出來請罪,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讓別人無處可打。

其實朝臣們也是玩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庾亮並非真的想死。

此話一出,群臣嘩然,紛紛勸道:

“蘇峻狼子野心,心有反骨之人,遲早會反,國舅無需自責。”

尤其是少年時期的好朋友溫嶠聞言心下一酸,說道:“我們七個顧命大臣,卞壸已經戰死,司馬羕自甘墮落投靠蘇峻被斬首,七人只剩下五個人,太後又**殉國,皇上還小,台城化為灰燼,建康至少五年才會恢復往西繁華,國舅若死了,誰來輔佐皇上把這片廢墟恢復原狀?”

溫嶠厚道啊,之前庾亮防著他,把他排擠出台城,趕到地方當刺史,又寫信要他“不能越雷池一步”,結果溫嶠以怨報德,一次次幫助庾亮。

王導曉得庾亮的計謀,如果他這個時候不開口挽留,顯得他刻薄無情,可是如果像溫嶠那樣無條件的原諒庾亮,王導肯定做不到——庾太後曾經窺覬我寶貝兒子王悅的美色!庾亮雖然把我們一家三口送出宮,但是後來找個和我兒子相貌相似的替身送到庾太後床上去了,這樣做也不行,當哥哥難道不能好好教訓妹妹麽。

王導心胸開闊,從不斤斤計較,但是涉及王悅,王導就那麽大方了。

王導嘆道:“庾國舅的長子庾彬也死於蘇峻之亂,英勇戰死,庾家為國流過血,怎麽能讓庾國舅也去死呢。我也失去過長子,因而深知你的痛苦,但是逝者已逝,活人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死解決不了問題,活著才可以。”

王導這句話很有水平了,即表明了自己仁德的品格,還能暗戳戳的點明庾亮必須承擔蘇峻之亂的責任。

你想一死了之還賺的知錯能改的好名聲?

沒門!

庾亮一聽,恨不得撕了王導這張嘴!王導用最深情的方式撕毀了庾亮的借口。

庾亮沒辦法,只得退一步說道:“王公說的對,在罪臣的罪孽還沒有贖清楚之前,罪臣不能死,罪臣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皇上寬恕了罪臣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罪臣自請辭去所有官職,帶著庾氏全家歸隱山林,任憑微臣自生自滅,如此,方能讓天下知道全善罰惡的道理。”

出於孝道,小皇帝當然要挽留舅舅了。這是他親舅舅,如果真由庾亮自生自滅,他這個皇帝會落下不仁的名聲,畢竟庾亮長子戰死殉國,太後**殉國,庾氏算是“滿門忠烈”。

庾亮為了表現自己贖罪的誠意,不顧小皇帝和群臣挽留,堅決請辭,當天就帶著家人坐船走了。

陶侃聽到此事,暗自腹誹:虛偽!

王導:矯情!太特麽矯情了!

小皇帝很有眼色,知道陶侃和王導都看不慣庾國舅,連忙派了庾亮的好朋友溫嶠開著戰船去長江上頭攔截庾家的船只。

溫嶠說道:“我年輕時好賭,站在賭船上大呼‘卿可贖我”,每次你都用錢給我贖身。我一直記在心裏,現在我也來贖你一次,給你面子。你裝可以,差不多就行了,別太矯情,過猶不及。“

庾亮抓緊了溫嶠,卻作勢就要投江,“嗚嗚,我有罪,我錯了,就讓江水洗凈我的罪孽吧。”

庾亮實在太能演了。

溫嶠的胳膊被庾亮死死拉住,庾亮要是真跳,溫嶠也要跟著下去喂魚。

溫嶠火冒三丈:你就是仗著我見不得你死!

溫嶠是個戀舊情的人,只得配合出演,好說歹說,勸庾亮放下輕生的念頭,並指揮將士搶奪船舵,把船開回建康。

庾亮琢磨著他幾次作秀,應該能夠平息民間朝堂的怒火,適可而止,上書小皇帝,說我沒臉在建康城待了,自請去地方做官,為國效力,為我自己贖罪。

在如何處理國舅這件事情上,小皇帝不敢自專,他寫了詔書問王導的意見,在書中還特意用“朕誠惶誠恐的敬問王公”這樣謙卑的字眼。

須知皇帝是君,王導是臣,君無需敬臣。小皇帝這樣有誠意,王導備有面子,看小皇帝左右為難不容易,就去了臨時小朝廷見小皇帝,小皇帝居然在門口迎接王導。

王導看得心酸,連忙下拜,小皇帝不準他拜。

王導見小皇帝心誠,動了憐憫之心,說道:“國舅畢竟有錯,就讓國舅去豫州當都督,去接替桓彝的位置吧。”

桓彝被叛軍砍頭,兒子桓溫剛剛殺了仇人韓晃和江播的三個兒子為父復仇。桓溫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官職一直空缺,剛好庾亮去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