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民國之寫文(40)(第3/4頁)

於是《雙城記》裏憤怒的法國人民把國王和皇後送上了斷頭台,於是民國裏的一些年輕的理想主義者們開創了華夏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樂景坐在黃包車上,路兩邊老舊的街景在車夫的喘息聲中飛快倒退,可是他知道革命的火星已經燃起,革命的大火就要來了。

在回家的路上,樂景想了很多。

他對民國的厭惡,起源於一部叫做《三毛流浪記》的國產動畫。

“嘴裏是苦,心裏是辣,眼中的淚水誰給擦,霓虹燈陪著高樓大廈,黃包車拉一朵花,小巷真小,大街真大,無數的弄堂哪是家,三根毛迎著風吹雨打,上海灘印一雙小腳丫。太陽是爸,月亮是媽,天大地大哪是家。床鋪是磚,枕頭是瓦,身上蓋的是晚霞……”

這首歌不知道惹來多少小孩子的眼淚。當年六歲的樂景也是通過這部動畫,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孩子睡覺都能蓋上棉被,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吃飽飯。

樂景之前一直覺得鄰居家的小姑娘很蠢,每天都知道傻樂,都六歲了還不會看大人臉色。

樂景兩歲時就能敏銳察覺到父母的情緒了,並且無師自通學會了當他們心情不好時就會安靜一點。三歲時他就學會當著客人的面向好面子的父親討要零花錢了。

之前他一直覺得她太蠢了,但是小姑娘的爹是樂正業的上司,所以樂景對小姑娘很好。

也就是這個一向被樂景看不上眼的小姑娘,在看完《三毛流浪記》後嘆了口氣,很是成熟的說:“窮人的孩子都這樣。我表姐在鄉下,和三毛一樣,連巧克力都沒吃過。”

也就是在那時,樂景突然意識到愚蠢的不是小姑娘,而是他自己。

他仗著自己聰明,以為自己把整個世界都玩弄在鼓掌之中,並為此而沾沾自喜。可是他以為的世界不過是家庭和學校罷了。他把世界微不足道的一個小角落當成了整個世界。

他的見識甚至還比不上智商不如他的小姑娘。

那一刻,樂景感到莫名的羞愧。

要過很久很久以後,在樂景看過很多書,去過很多地方後,才明白了他當時羞愧的原因——他在為自己擁有我即世界的無知和狹隘感到羞愧。

有句話叫做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可是富有也同時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校車接送的孩子肯定無法想象會有孩子天不亮就要趕幾十裏的山路去上學,花了一塊錢坐公交的人也肯定無法理解會有人為了省一塊錢而在太陽下徒步十幾公裏。

所以樂景才那麽喜歡《三毛流浪記》,這部動畫給太平富貴年間的孩子們打開了一個窗口,讓他們明白他們現在的生活並不是理所應當的,他們所處的世界並不代表著全世界。

樂景也是在那之後才收起滿身鋒芒,變得越來越平和。

他的所有正向改變都是因三毛而起,並且在他相對成熟後的如今他又穿回了三毛的時代。

這可真是一個有趣的輪回。

既然如此,作為受益者他理應為這個時代的三毛做些什麽。

身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樂景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筆,為這個時代的流浪兒畫出一個溫暖光明的童話世界。

這很可能什麽也無法改變,甚至可以說得上是一種偽善。

因為一個故事不會阻止戰爭,也不能阻止天災人禍,更不可能變成食物讓饑餓的孩子填飽肚子。它不過是賣火柴的小女孩臨死前劃亮的火柴,除了生成一些虛假的幻想和微弱的熱度以外什麽也沒有。

但是,它會發光。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長夜裏,只要一根火柴的光亮就能照清腳下的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裏,只要一縷火苗的溫度就可以支撐凍僵了的人繼續前行。

沒有見過光明的人是無法向往光明的。因為人是不可能向往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的。

樂景就是要用一個流浪兒在逆境之中一路逆襲,最終功成名就的童話故事來告訴舊華夏幾萬萬名兒童,沒有人是生來就要餓肚子的,也沒有人生來就要窮一輩子的。

他們可以吃飽肚子,可以上學,可以找到一份足以謀生的工作……只要他們勤勞,堅韌,像獅子那般勇敢無畏,像狼一樣野心勃勃,他們一定可以活下去的。

樂景知道這不過是一碗雞湯罷了,但是只要這碗雞湯能讓一個絕望的孩子重燃對未來的希望,那麽這碗雞湯就是有價值的。

回到家時,已經是六點多了,春燕已經做好了飯,李淑然坐在餐桌前等他。樂景拿起飯碗,問李淑然:“最近學習怎麽樣?”

李淑然興奮的說:“先生誇我了呢,說我進步很快,學習認真刻苦。今天先生教了我們一首詩,說是宋代一個皇帝寫的,我已經會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