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4/5頁)

聽說南詔鬧蝗災,他也擔心儲糧不足。

“你們在做了便好,沒別的事了我一會還得上樓見一個人。”蘇綰失笑,“好好管家。”

陸常林也笑,“學生努力不負重任。”

蘇綰點點頭,將剩下的路線解釋完,放下筆告辭上樓。

謝丞相差不多該來了。

陸常林收起地圖和蘇綰寫的垃圾處理辦法,又等了一會,趙珩姍姍來遲。

兩人對視一眼,從屋裏出去,從外廊進入另外一間包廂,上五樓的隔間坐下。

謝丞相還沒到,蘇綰要了一壺茶和文房四寶,拿了本書慵懶歪在椅子隨意往下看。在現世工作後她除了資料和工具書,很少看不屬於本專業的紙質書。

看了一會,有人敲門。

蘇綰收起帶來的話本,起身去開門。

謝丞相穿著常服獨自前來,未有帶隨從。

“民女蘇綰見過謝大人。”蘇綰福身行禮,“請進。”

謝丞相略略頷首,擡腳入內。他昨日只遠遠看她一眼,覺得天子所見的美人容貌能在她之上,如今離得近了方知,整個北梁怕是都找不出第二個能勝過她的女子。

不說容貌,這周身的氣度,也非尋常女子能比。

她已知要見的是何人,卻無一絲的惶恐卑微,也無天子身上的威壓,卻讓人不自覺的生出幾分敬意。

天子的眼光不錯。

各自坐下,謝丞相自袖中取出紙張和做工精巧的筆墨,含笑出聲,“蘇姑娘可知老夫為何要見你。”

他有自己的情報網絡,除了北境方面幾乎被天子掌控,南境和汴京一帶的大小事,他想知道並不難。

自她與天子的流言出來,他便不打算管也不打算問,故而始終未有查過她。

昨日離開茶樓回去,他命人查了她的底細,才知她是陳皇後身邊的宮女。

陳皇後如今也在汴京,還活著。

結合韓丞相和許尚書臨死前告誡同黨的遺言,愈發證實自己昨日的判斷——天子頒布的各項惠民政策,都與她有關。

記得當初自己反對次子梨廷從軍,理由是不可一家獨大,容易招來帝王猜忌。

那小子卻說,天子身後有高人,不會出現他擔憂的情況。

想來,她便是天子身後的高人,也是天子放在民間的一雙眼。

“大人的心思民女為何要猜?”蘇綰拎起茶壺倒茶,神色從容,“大人若是想說自然會說,若只想打啞謎,便是民女問了也無用。”

謝丞相和夢境裏一樣,不大會繞彎子。若是韓丞相活著,上來必定先誇她一番,雲裏霧裏說一堆才提正事。

“到也是。”謝丞相提筆寫字:隔墻有耳。

蘇綰伸頭看了眼,唇邊彎起淺笑,提筆在自己面前的紙上寫:你問我答。

謝丞相眼中多了幾分贊賞,寫下第一個問題:南詔蝗災人心惶惶,如何治。

是不是真的高人,看她如何對付這幾乎能滅國的天災便知。

蘇綰伸頭看了眼,給出答案:六月成災,二三月放雞鴨食幼蟲,若有還有,上人捕蟲官收每斤一文。何處出現就撲滅在何處,折其翅羽,滅其在成災之前。

謝丞相捋了把胡子,再問:若還不滅呢?

蘇綰埋頭答題:盡人事聽天命。動員所有百姓、駐軍參與,官員以身作則嚴防死守,若還不滅,無法可治。

謝丞相擡眼看了看她,沉吟片刻,寫下第三個問題:如何讓百姓吃飽。

這是重中之重。

蘇綰略詫異,但還是給出答案:減農稅、防蟲、開渠引水增加良田數量,培育種子提高產量,在已有的良田旱地進行套種,不讓地荒著。稻田可養魚蝦,旱地可同時種兩種作物。

南境的氣候適合種兩季糧食,百姓也在種了,但沒解決無水灌溉的問題,因此產量不高。

謝丞相臉上多了幾分笑意,寫下最後一個問題:與天子何時成婚,我好準備厚禮。

蘇綰愣了下,臉頰微微有些發燙,許久才寫下兩個字:不知。

謝丞相見她露出女兒嬌態,知是自己問得太過直接,想了想,留下一句話:隨時歡迎姑娘上丞相府做客,你與我兒的要成婚的消息,可讓朝臣不再注意到你與天子私下往來。

蘇綰微笑收筆,“多謝大人擡愛。”

韓丞相收了笑,故意說,“老夫為官四十載,自認不曾看錯人,姑娘若是不嫌棄,等小兒回京便安排媒人上門下定。”

“民女多謝大人。”蘇綰含笑回他。

隔壁的人不是趙珩就是陸常林,或者是其他朝臣安排過來的眼線。

“老夫還有事要忙,就不多說了。”謝丞相收起自己的文房四寶,起身開門出去。

蘇綰收起方鋪在桌上的紙,怡然喝茶。

須臾,隔壁有人開門下樓。聲音很輕,不仔細聽幾乎聽不到。

蘇綰又坐了一會,聽到開門聲響起,擡頭看過去佯裝驚訝,“你怎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