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4頁)

“有勞了。”蘇綰客氣道謝。

迎賓館就在安宣府府衙左側的院子裏,出門右拐就是府衙大門。

蘇綰跟著迎賓館的管事穿過校場,安宣府知府迎出來,態度客氣,“在下乃安宣府知府張奉如,不知姑娘要見張某,可是對迎賓館有意見。”

這女子是跟著東蜀使臣從汴京來的,自己雖是安宣知府,招待不好東蜀使臣回頭陛下怪罪,免不了責罰。

“民女蘇綰見過張大人,民女並非東蜀使臣,僅是與宋公子同路而來罷了。”蘇綰禮貌福身,“民女鬥膽,想要跟張大人談一筆生意,不知道張大人可給這個機會?”

宋臨川到底是東蜀太子,自己不挑明身份反而不好談。

這知府看起來也就三十來歲的模樣,眉目清朗正氣十足,應該是個十分靠得住的人。他守了六年的安宣府,肯定深得趙珩信任。

“生意?”張奉如打量蘇綰片刻,請她入內,“姑娘裏邊請。”

光是這份膽識就能看出,她與尋常女子不同,他倒真有些好奇她想要談什麽。

“小的先告退。”迎賓館管事的見張奉如沒反對,拱了拱手,轉身退出去。

“多謝張大人。”蘇綰松了口氣。

張奉如做了個有請的手勢,轉頭往裏走。

蘇綰帶著秋霜不疾不徐跟上。

秋霜悄悄收回手,打消取出令牌的念頭。

陛下未有下令讓他們亮明身份,只說若宋臨川真打算劫人,可調用安宣府的官兵,通知鎮軍將軍陳瑞武。

進入東院,張奉如跟院裏的婢女說了聲,領著蘇綰去書房。

“坐吧,不知道蘇姑娘想要談什麽生意?”張奉如繞到書桌後坐下,看蘇綰的眼神多了幾分審視。

這姑娘能跟東蜀太子一路過來,還讓那太子禮遇有加,不簡單。

“棉花。民女進入安宣府後留心看過,安宣府的百姓雖遠離了戰火,日子依舊艱難。若張大人肯與民女合作,民女倒是有一計可改善民生。”蘇綰神色從容。

整個北梁,棉花產地幾乎都集中在安宣府治下的幾個州縣。由於地理原因,大多數都是平原幹旱地帶,居住的百姓也很多。

但已經開墾出來的土地卻不多,好好利用起來,不止能增加棉花的產量,也能讓更多的百姓吃上飯。

“姑娘總要說了法子,本官才能決定是否合作。”張奉如目光如炬。

這姑娘看著胸有成竹的模樣,不像是無的放矢。

關於棉花的生意,此前已經有人來找自己談過,他還未決定是否與對方合作。

對方的條件是一斤棉花給安宣府十文錢的辛苦費,要安宣府出面,征收所有的棉花。

再有兩日,一年一度的花市開放,安宣府治下的州縣所產的棉花,會全部運到花市出售。

往年棉花都是賣到汴京和南境,今年跟東蜀通商,因此打棉花主意的商人不少。

不算前幾日來的和眼前的姑娘,想要與自己搭上關系的富商,已不下十人。

“張大人想必也在為租田政策執行一事頭疼?”蘇綰不答反問。

安宣府治下的州縣,出現不少中飽私囊之事,他身為知府若不及時管轄鬧出亂子,他的烏紗帽也保不住。

正好自己手上有比較明確的名單,他換個方法去求證,便能知道哪些州縣在糊弄他,算一舉兩得。

“看來姑娘準備充分,連這事都打聽過。”張奉如眼中多了幾分贊賞。

“生意人,總要先算利弊。”蘇綰失笑,“張大人如今苦惱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租田政策是否執行到位,另外一個便是如何能讓百姓吃上飯,民女可同時幫大人解決這兩個問題。”

張奉如來了興趣,“姑娘且說。”

這口氣未免太大。

自己在安宣府六年,各種辦法都試過,也仍有無數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種出來的棉花,就沒人舍得用,一年的收入就指著那點棉花。

“安宣府治下的州縣荒地不少,此是其一。其二,我手中有一份,記錄各州縣租田政策執行情況的名單。”蘇綰唇邊彎起一抹笑,“賣棉花給官府可獲得荒地的開墾資格,誰弄虛作假一看便知。”

張奉如若有所思。

賣棉花給荒地開墾資格,這是在租田政策之外的新政。若有州縣中飽私囊,未分的荒地肯定不夠,等於自曝其短。

“民女不止今年收棉花,往後每年都收,並且會按照律法繳納稅賦。”蘇綰知道他被自己說動,又補充道,“民女還會教百姓一個法子,如何在地裏同時種植兩種作物。”

北境的氣候不適合種植兩季作物,但可以參考現世的套種法。

既能種可食用的糧食蜀黍,也就是高粱,同時又能種棉花互不耽誤。

給了棉農思路,說不定還能套種其他的作物。

她一路過來打聽過,套種法在北梁尚未出現,種植方式比較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