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6/6頁)

“大爺,我們也是南方城市的,您看看有沒有這種小風扇,給我弄兩台,我們這不都要走了,下次來京市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真沒有了,我要是能弄到貨我能跟自己過不去嘛。”

景區賣冰棍的大爺也幫著賣這種小風扇,進貨渠道未知,審批渠道未知的東西,但是在這個年代並不鮮見,剛開始沈間只是把這種小風扇放在景區外面以“寄賣”的形式跟零售商合作,第一批迅速賣完以後,就需要這些店家囤貨。

一台小風扇的利潤非常可觀,可以賺到五元錢,這一天賣汽水賣折扇的也不知道要賣掉多少才能有五塊錢,所以在寄賣的階段,報刊亭和零售攤點的大爺大媽們就費力去推銷這種小風扇。

等到市場跟口碑做起來了,需要大量進貨的時候,沈間就不會再給他們賒賬了。

囤貨需要成本,小商販們就不敢多進貨,也就造成了現在這種一貨難求的現象。

消費者有這種“真香”定律,出門的時候明明跟自己說千萬別買特產的,結果現在跑去求大爺能不能找幾個貨源出來。

就這樣帶著遺憾回去的全國各地的旅客不知道有多少,不少人都是帶著錢到處問,但是買不到這種小風扇只能失望而歸,誰叫這批風扇總共量產了才三千台呢。

三千台過後,沈間決定再優化一下電機跟充電技術,他初步賺錢的目標也已經實現了。

“我盤點了一下利潤,撇開開模費用,材料加工成本,還有零售商的利潤,到手裏的利潤也並不是很可觀。”

“這個你也不用專門跟我們講,大家本來也是說好了做一做技術研究,你給我們的技術資料也很好,就當是工錢也說得過去了。”

這些學生也真是太單純了,沈間只是覺得沒有達到他自己的預期而已,本身這個產品技術其實是很成熟的,他還想再優化一下,所以就沒有大批量的量產。

但是錢是有賺的啊同學!

沈間有些無奈:“我沒有說我沒賺到錢,只是沒有到達預期。”

鄭敏無奈的擺擺手:“其實也沒有關系的了,咱們做這個項目自己也是有收獲的——”

突然好像覺悟了什麽:“你說什麽啊沈間,真的有賺到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