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5/6頁)

這個小技術是沈間上輩子做過的一個充電項目的技術,他也是穿越過來以後發現,自己竟然帶了一個金手指,把他上輩子做過的所有的小項目的技術材料,都牢牢的記在心裏。

王愛民和鄭敏是機電自動化專業的人才,電機方面他有著很深的研究,這一點能用的上他們幫忙。

三個頂尖的技術人才,就因為缺錢,找了個地下室和代工廠,把第一批一百個電風扇給加工了出來。

原本沈間都做好了血本無歸的準備,沒有想到第一批電風扇很快就銷售一空。

“賣完了,這才多久就賣完了,真是讓人不能相信!”

“別興奮,如果只產了一百台,其實咱們還是虧損的。”量產開模的價格並不低,盡管沈間找了關系,但是第一批投入就上了萬元,所有的產品只有等到量產後期才能贏來收益。

這筆錢是他打了借條找肖敏借過來的。

“現在是八月份,還是京市的旅遊旺季,我找工廠加單做了一千台。”沈間挺自信的說道。

“一千台!”王愛民跟鄭敏覺得特別驚訝,一千台如果都能賣完,就是三萬塊錢的銷售額,不光是開模費用能夠出來,還能大賺一筆,但是他們懷疑一千台是不是真的有這麽好賣。

扣除現在的開模成本,零售渠道的傭金成本,加上批次產的量太少,加工成本的問題,一千二百台以內才能回本。

沈間的這次量產,是要奔著回本去的。

“你覺得一千台多嗎?”沈間輕描淡寫的問。

“你覺得不多嗎,別看頭一百台賣的好,後面還真不一定好了,京市到了八月中旬就沒有這麽熱了。”

“沒有關系,你們繼續優化電機,我這裏安排量產和聯系銷售渠道,其他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按照我們之前的約定,成本和風險我攤,你們兩個負責技術,到時候盤點利潤,一成的利潤給你們拿去分紅。”

“沈間,雖然我也想要賺錢,但是也不想你擔這麽大的風險,這個技術咱們再優化一下,以後做別的項目也可以啊。”

“咱們這個技術成不成熟你能不知道,能做小風扇,但是大風扇的量產需要的技術難度更高,咱們做的小商品是無證商品,能賺一點算一點,到了九月份,這種風扇就徹底沒有了銷路,咱們現在要的是賺快錢,你相信我,我一定會用這段時間賺到一筆大錢的。”

沈間的風格向來不是什麽穩打穩紮的類型,他有信心這批風扇不會出太多的問題,那是他從幾十年以後帶回來的成熟技術,但是電機技術並不是很成熟,對比一些已經擁有成熟電機技術的風扇廠來說,他們三個人做的這些東西,就跟玩具一樣的可笑,也非常容易模仿,等到了明年,滿大街說不定都是這種小風扇。

沈間的這種態度讓兩位同學很擔心,不過這個項目他才是大BOSS,其他兩位雖然有意見,但是也知道自己的意見不做主導。

反正暑假是沒事情做的,做家教也好做兼職也好,兩個人的時間排的並不是很開,對比一些奇葩的學生家長,在實驗室做技術研究,哪怕是沒有收益,他們也願意鉆研這些東西。

他們擔心的是沈間的投入太大,得不到回報而已。

這些同學對比幾十年以後的工作夥伴,其實要單純很多,這些學子都是從山裏面好不容易考到這所高校,他們還從沒有見到過上萬元,一聽到沈間投入這麽多,瞬間就被嚇到了。

他們都知道沈間是從小地方來京市讀書的,誰都不知道其實沈間家裏的養父母的背景竟然這麽深。

“別擔心,每年暑假來京市旅遊的人數超過五十萬人次,來這裏旅遊的也不差這點錢。”前世他就是精明的商人,這輩子他更是跟著從小本錢買賣做起來的肖敏陳小軍長大的,深刻的意識到市場跟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三十塊錢誠然是很多了,很多小城市的保姆一個月的工資也才百來塊錢,但是不要忘記了,在這個年代,電器類的商品都不便宜,不少人懷念的七八十年代的物價,可不包括這個年代的電子產品,後世幾塊錢能買到的電子手表,放在這個時候要幾十塊錢一塊,對比機械表的價格,幾十塊錢在普通人眼裏那還是便宜的。

所以沈間很有自信,這批風扇很好賣掉,而且他針對的就是來京市旅遊的遊客。

這個時候的風扇做的其實挺不成熟,充滿電能吹的時間不過也就是一個小時,但是勝在這個從沒有出現過的理念,一旦出現在街頭,

試想想,這玩意兒只有京市能夠買得到,也就成為來一趟京市必須要帶回老家的“特產”之一了。

這一千台很快就在京市銷售一空,很快就開始了下兩千台的量產。

哪怕到了八月底,京市天氣都不熱了,不少遊客還去火車站和景區附近的小店問,有沒有這種小電扇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