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2頁)

所以這平江府的日子,尚且還算得上是平穩。

值得一提的是,魏仁的親人們並沒有為此多傷心,無論是平輩兒之人,還是底下的小輩兒,面上都無悲痛欲絕之色。

反倒是族學裏的一些孩子,還有族中曾經被教導過的一些人,甚是傷心,據說發喪那天,族人哭得比親人還要淒慘。

魏仁的墳前香火不斷,時常有人前來祭拜,村裏頭已經有三座進士牌坊了,可這裏邊並沒有魏仁的份兒,要說到做官,魏仁也算不上是什麽好官,對百姓不夠用心,對政事不夠積極,甚至也不是一個好的弟弟、夫君、父親。

但是對於族人的來說,可能這已經飛黃騰達的一大家子裏頭,對族裏頭付出最多的,最值得他們敬愛的,還是留在族學當中做先生的魏仁。

人這一輩子總得留下點什麽,能被這麽多人敬愛,魏時覺得父親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

魏遠是最先回去的,跟爹爹打過招呼之後,就率先返京了,他的假期畢竟不長,還得回翰林院做官呢。

魏時一行離開江佑府的時候,是全年最熱的七月份,本來也沒這麽著急的,天氣這麽熱,再加上又需要守孝三年,即便是給兒子相看親事,那也得要等到明年才行,大可以等到入了秋之後,天氣涼快了,再啟程回京的。

這樣也能多陪陪大伯和堂兄,此後一別,日後還能不能再相見都不一定了。

可事情就是這麽巧,六月份文帝皇帝駕崩,太子登基。

魏時在七月份便接到了被朝廷召回的聖旨,而且這官職還不低。

太子少師,正二品。

要知道,在大靖朝,無論是正一品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還是從一品的三孤(少師、少傅、少保),亦或者是東宮的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和三少(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這些官位皆不是虛職,而是正兒八經的實職,內閣便是由三公三孤以及東宮的三師來組成的,並非是另設了什麽內閣大學士,這些可都是正一品和從一品的官職,正二品的三少算是內閣的預備役,有空位就會被提選上去。

平素裏也是要上朝參政的,地位在六部尚書之上。

同時,三少也的確肩負著教導太子之責,不過昔日的太子如今已經登基,新一任的太子未立。

從正三品到正二品,這個跨度也算是可以了。

太子,不對,應當說是當今,對母族和妻族的人都沒這麽提拔,皇上駕崩之後,內閣裏就空出來一個位置,原來的正一品少師姜大人因病遞了致仕的折子,相對應的,在內閣預備役上,一個人升上去了,也就意味著一個位置空出來了。

整個京城都盯著這位置呢,大靖朝沒有宰相,內閣就相當於宰相,試問天下官員誰不想入內閣,更何況當今剛剛登基,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上位,眾人自然也都想著成為新君倚重之人。

只是誰也沒想到,會被遠在江佑府丁憂的魏時占了便宜去。

這位可從未在東宮待過,也從未立場鮮明地站在東宮背後,而且十幾年來一直呆在平江府做知府,京城的事情少有參與。

當今的這份看重,還真是讓人出乎意料。

哪怕是魏時,對此也是吃驚的,他想過太子登基之後會下旨起復他,但是萬萬沒想到是用這樣一個官職。

他從正四品到正三品花了整整十二年,可是從正三品到正二品,才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

原本在他的規劃裏頭,他升到正二品的時候,應該已經五十歲左右了,而不是連四十歲都未到。

雖然還沒有入閣,但是作為內閣的預備役,他應當算是大靖朝建朝以來最為年輕的那個了。

最年輕的正二品太子少師,自然不可能在江佑府繼續耽擱下去,當今剛剛登基,朝廷裏邊正是忙的時候,哪怕是頂著炎炎烈日,也得是要趕回京城去。

在臨走之前,魏成親自安排人開祠堂,爾後,由魏時領頭,在一年裏進行第二次祭祖,頭一次是魏遠中狀元歸來,比起狀元,太子少師,正二品的朝廷大員,才是更能夠光宗耀祖的事情,當然得要開祠堂祭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