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正文完結

能看到後輩有如此成績,魏成已然是沒什麽可遺憾的了,先後送走了夫人和弟弟,他這把老身子骨卻還依舊壯碩的很。

魏成自覺還得有不少年的活頭,對於這人世間,他可是留戀的很,半分都舍不得離開,恨不得長長久久的待在這裏,看著魏氏家族興隆。

魏氏家族也的的確確是在騰飛的過程中。

這一年的七月,魏時回京,原本三年的守孝丁憂,不過半年就被奪情,而且還是以正二品太子少師的身份回去的。

三十九歲的正二品太子少師,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內閣人選了,今時跟往日還不同,一朝天子一朝臣,內閣中的六位舊臣,基本上全都是先帝的班子,當今上位之後,肯定要用自己更熟悉的人。

內閣的六位大臣,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有官員提出致仕,或者是跟新帝政見不合,直接被從內閣裏踢出去榮養,這也不是沒可能。

總之,作為新帝的心腹重臣,魏時的前途可以說已經被很多人看好,就連魏成,也覺得那個首輔的位置並不是不能想,不過是時間關系罷了。

從正二品的太子少師,到正一品的太師,熬上個二十幾年,還是很有希望的。

事實上,這一天的到來比魏成想象的還要早。

——

比起還沒有回京的魏時一行,已經回到翰林院做編纂的魏遠,對於父親這一次升職帶來的變化感知的要更多一些。

即便尚在孝期,而且還在國孝之內,並不能出門玩樂,但是文人吟詩作對又怎麽能算得上是玩樂,更何況這些人還是以書信作為傳達的媒介,並不是舉辦什麽文會,更沒有聚到一塊兒來吃吃喝喝。

魏遠一開始對此還是挺感興趣的,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尤其是最近這幾年,很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科舉上,可比起科舉內容,他還是更喜歡這些詩詞文章。

以文會友,大概沒有文人能夠拒絕,前提是友人的水平不是這般的……參差不齊。

好吧,幼年時就以詩作名揚半個大靖朝的魏遠,對於大部分遞交過來的書信,還是比較嫌棄的。

這水平還不及自家未滿十二周歲的小妹呢。

不過比起詩作,小妹更擅長的還是作詞,只可惜在音律上不夠有天賦,也沒有太多的興趣,寫了那麽多首水平不錯的詞,可是被拿出來譜了曲兒的不過區區的三首而已,其中有兩首,還是他親自動手譜的曲兒,小妹自個動手的也不過就那一首而已。

著實是可惜了。

家裏頭不光是小妹,爹娘在音律上的天賦和興趣那就更不必提了,還比不上小妹呢。

早些年的時候,他還真沒想過將來娶一個什麽樣的妻子,不過最近卻是有思考這個問題,這世上哪有幾個全才之人,他倒不要求未來夫人在詩詞文章上有多麽高的造詣,只求一點——通曉音律。

平素裏可以交流樂曲,興致來了還可以合奏,更何況他一直都覺得,一個人倘若靜不下心來,天賦再是厲害,也是學不好一門樂器的。

他想要的是一位能夠通曉音律且靜得下心來的女子,歲月漫長,這一輩子都要好好過,他不喜浪費時間,也希望未來的夫人在這方面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在父母身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喜好和興趣沒必要完全相同,性情合適才是最為重要的。

秋去春來,航海伯世子,太子少師之子,翰林院編纂魏遠終於在二十三歲這年定親了,不過這門婚事卻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算不上多顯赫,最起碼在魏時得以被新帝重用的情況下,魏家遠能夠結到一門比這更好的親事。

不過也並非是什麽小家之女,準確的說,方家也是書香世家,在前朝就已經頗有名氣了,論起底蘊來,絕對不俗,只不過就像白家一樣,方家基本上就沒有出過權臣,子弟不是在翰林院當中做官,就是在國子監裏頭教書,在文人當中名聲不錯,可在朝堂上就沒有多少權勢可言了。

方家跟白家不一樣的是,白家如今可是皇帝的外家,太後的娘家,又被封了承恩公,可以說兩家現在已經不能夠放到一塊兒去做比較了。

不過在家族日漸興隆的情況下,魏家仍然選擇了方家的姑娘,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魏家現在最需要彌補的還是底蘊,方家最不缺的就是底蘊了,更何況魏家父子皆是狀元出身,在文人當中名氣一個比一個響亮,一個大三元,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詩人,魏家同方家的結合,對兩家來說都各有益處。

在這些利益之外,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內情,魏遠是通過自家妹妹才識得了方家嫡幼女,並不是送妹妹出去玩兒的時候,碰巧碰見了方家七姑娘一見鐘情,這樣的戲碼,而是通過一首詞一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