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4頁)

每次父親和堂叔通信,兩個人的信上都會提到他和遠哥兒,哪怕相隔萬裏,這份親情總還是在的嘛。

當然了,也是分人的,叔祖父和叔祖母在江佑府老家一起生活了這麽多年,可他和小堂叔回去的時候,兩個人正在田間地頭吵得厲害,還好是四下無人,不然的話,肯定會被人圍觀了去。

不過,事後魏鵬再想想,可能叔祖父和叔祖母吵架這事兒已經不是一回兩回的了,難免會有哪一回被族人圍觀了去。

有那麽一點丟人,但更多的還是沒辦法理解。

魏鵬是自在的,魏達就又有那麽一點不自然了,他還記得小時候去給祖母上墳的路上,跟在兄長的後面,故意去踩他的腳後跟,以至於被大伯好好的教訓了一頓。

那是他過往二十幾年的一個分界線,打那時候起,在大伯的教導下,他的人生就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而在那之後,長兄也慢慢變成了一個活在傳奇裏的人,無論是大伯和大伯母口中的長兄,還是邸報上封爵的長兄,都像是傳奇裏的人物,活在離他很遠的地方。

而現在,長兄就在他面前。

陌生的,尷尬的氣氛,就在他和長兄兩個人之間。

魏達一瞬間都有些後悔跟著過來了,不就是算學不好嗎,多學幾年也就是了,何苦千裏迢迢跑到這地界來,找這樣的不自在。

不管怎麽樣,兩個人還是在平江府住下了,平時要到府學讀書,就每天從府學回來之後,還是他們‘開小灶’的時間。

講道理,平江府的書確實是在外邊沒有見過的,尤其是算學,每一個類型的題目,先是有知識點的講解,然後就是一套該類型的經典題目,詳細的解題過程就印在上頭,之後才是相關的練習題。

這跟之前見到過的算學書不同,但是對學生而言,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魏時的‘小灶’,基本上都屬於拔高的,把好幾個知識點連到一塊兒的綜合題。

從來都不拿書本過來,題目好像就印在腦子裏,隨手就能拿出來,幾筆下去,這道題便解了。

這幅遊刃有余的模樣,也讓魏鵬和魏達羨慕不已,都是被算學鞭打過的人,怎麽旁人就那般輕松,到了自己這兒就成刀山火海了。

——

比起教導小弟和堂侄算學,如今的魏時,私下裏的時間更多的還在小女兒身上。

要想養好一個孩子不容易,身體上的、心理上的、學業上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懈怠不得。

為此,魏時特意也跟著一塊兒學起了鞭子。

知道要如何用巧勁兒,知道哪個地方容易傷著,才能更好的教女兒,小家夥的力氣雖然不大,可皮膚卻相當之嬌嫩,跟大人不一樣,同樣的力道在魏時自己身上,連痕跡都不會有,如果是打在小女兒身上,那可是要破皮出血的。

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魏時,要學鞭子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他一直有堅持鍛煉身體,時常會在院子裏打拳,同樣是武學,有些基礎還是相通的。

再加上他要學的又不是特別復雜深奧的鞭法,而是四歲的小女兒在學的鞭法,對於大人來說,還算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不跟夫人比。

在讀書上他可以做夫人的先生,但是到了跟武藝相關的東西上,那他就被秒成渣渣了。

一般的男子,武藝根本就沒法跟夫人相比,魏時在這方面也屬於一般人。

但是在官場上,魏時從初出茅廬的時候起,到如今的封疆大吏,都在不斷的給人驚喜。

尤其是做平江府知府的這五年,平江府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親臨這裏來瞧一瞧,還是直接從戶部統計的賬冊上來看,五年的時間,平江府的確是跟以前不一樣了。

與此同時,平江府還帶動著周圍的地方一塊兒發展,比如說他們的商品,已經賣到了鄰地,甚至是外族人那裏,這中間光是轉運,就需要經過不少的地方,同時也帶動著這些地方的發展。

平江府換了那麽多任知府,其中也不乏能臣幹吏,可誰也沒做到這般地步。

朝廷這邊早就好奇過有關於平江府的治理了,大靖朝有十三個府,最是偏僻貧困的平江府都已經躍居到中等水平了,如果能把這經驗借鑒過去,能在整個大靖朝推行,想想都讓人覺得激動。

魏時把自己先前做的計劃書,連帶著自個兒的筆記都一同上交給朝廷了。

讀書的時候,他有做筆記的習慣,到了做官的時候,慢慢的也就把這習慣給改了,也就是後來到了平江府,各個方面都牽扯重大,由不得他不小心、不仔細,便又撿起了做筆記的習慣。

把自己計劃實施的每一條,已經在實施的每一條,以及帶來的影響和反饋,全都如實的記在了自己的筆記上,好的經驗要吸取,不好的經驗就要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