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5頁)

“我也沒說要對女兒那麽嚴苛,但是也不能過於溺愛,溺愛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不是什麽好事,做父母的就應當適當的教育和引導,我說把女兒當做男兒教養,可也沒說讓她男扮女裝去考科舉,更沒說不讓她學女孩子的東西,孩子沒必要學那麽多規矩,可最基本的規矩和禮儀道德,做父母的也不能不教。”魏時耐著性子說道。

跟遠哥兒當初不一樣,教導女兒夫人是不可能不管的,他還是那個理念,張弛有度,既不能過於嚴苛了,更不能過於放松。

難道女紈絝就比男紈絝好到哪裏去了嗎,他希望自個兒女兒是優秀的,同時也是自信的,能夠很充實的過完自己的一生,而不是渾渾噩噩,連半點目標都沒有。

像曹安,哪怕是肅王府的世孫,幾乎是要什麽有什麽,什麽都不用愁,可未必就活得痛快高興。

“我也沒有說什麽都不教給孩子,就是別跟遠哥兒那會兒似的,不到一歲的孩子,什麽時候吃飯,什麽時候睡覺都給規劃好,每天吃什麽都是要定量的,如果是女孩的話,沒必要如此,又不需要去科舉,不需要學那麽多的東西,以至於在很小的時候就要養成好習慣。”

夫君教育兒子,確確實實是比較高明的,遠哥兒自身的優秀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拿同樣的方法來教育女兒,她真覺得有些殘忍了。

魏時不知道該如何跟夫人解釋,這是科學,不光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生物鐘的事情,對孩子的身體也是好的,可這是缺乏事實依據,根本就沒有人做過對比實驗,也沒有哪個太醫和大夫說過這話。

針織於作為一個文科生,他沒辦法跟夫人講解其中的醫學知識,因為他自個兒都半懂不懂了。

既如此,各退一步。

“吃東西還是要精心的,就算不定時定點,多大的時候可以吃什麽食物,量控制在什麽程度上,這些都是我問過太醫和趙嬤嬤之後,又看了不少醫書才定下來的,都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好,在孩子一歲半之前,可以不定時起床吃飯,但是吃什麽東西還是要根據經驗和醫書來。”

他跟夫人成婚這麽多年,唯一一次冷戰就在遠哥兒的教育問題上,如今又為了尚未出世的女兒再起爭執。

夫妻之間,其他的事情都能夠互相遷就,唯獨在孩子的事情上,各自有各自的理論和想法,而且都不太想往後退,爭吵也多是為了孩子的事情。

想想他跟夫人其實也挺幼稚的,肚子裏的孩子還不到三個月,最好的大夫也看不出性別來,萬一到時候生出來再是個男孩,他跟夫人現在的這番爭論壓根就沒有什麽用處。

在基本了解了平江府的情況之後,魏時開始帶著人走出官衙,到街市裏頭瞧瞧,到農田裏看看,到山裏頭轉一轉,也多跟當地的普通百姓交流交流。

他現在雖然不能說是兩眼一摸黑,可對於這地界的了解還是過少了,以至於畏手畏腳,之前在京城制定過的很多計劃,到了這裏反而不敢拿出來實施。

除了充作向導的關大人,魏時只帶了兒子、元寶和兩個四個衙役,全都身著常服,雖說陣勢瞧起來是大了些,可也是為了安全起見。

他初來乍到,凡事都需小心謹慎。

“咱們這每畝地稻米的產量在以前還算是不錯的,能夠在大靖朝排得上前列,但是這兩年自從南邊兒引進了什麽占城稻之後,咱們平江府的優勢就沒了,本來就比人家人少,良田的數目也少,總產量跟人家比不了,現在每畝地的產量也沒法比了,大人咱這邊是不是也引進南方的新稻種,到時候肯定可以多增不少糧食呢。”

關同知早就想這麽建議了,只不過以前的知府不像如今的這位看起來好說話,關鍵是人脈廣,人家都已經是一等伯了,在京城也肯定是能夠說得上話的。

平江府跟大靖朝絕大多數地方比起來確實是地廣人稀,而且良田所占土地的比例也不太高,這裏多是山林、草地,就算是有大片的荒山,肯上去開荒的人也不多。

這個跟平江府百姓祖上的血緣有關系,往前數上個六七百年,漢族人不過是這裏的一支而已,更多的是遊牧民族,在馬背上生存。

雖然在之後進行了人口上的大融合,可祖上的習慣應該還是保留下來了,不然的話,依著漢族人的勤懇,哪能有這麽多的荒山。

不過除了祖上就在這裏居住的漢族人之外,基本上沒有很多漢族人會主動來到這裏,大靖朝的邊疆,同時也是大靖朝最冷的地方,還是民風最為彪悍的地方。

當年移民就食遷過來的五十萬人裏,明明已經在這邊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可是在攢夠了盤纏之後,陸陸續續就開始有人回東原府了,按照官衙裏的資料記載,之前的那五十萬人,到目前只剩下三十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