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魏時半點都沒有懷疑關大人‘居心不良’,最主要的還是他壓根都還沒想過收徒的事情呢。

一則是因為有自家兒子珠玉在前,讓他很難再看到比自家兒子更優秀的小孩,二則,他畢竟還年輕,講道理,二十七歲,放到上輩子,即便是不結婚,那也算不上是大齡未婚男青年。

兩個人一直暢談到晚上,魏時幹脆邀著人回府裏一塊用晚膳。

既然是做了一地的父母官,那他當初在京城時的行事準則就要改改了,不可以再盡量推拒應酬,甚至有些時候還要主動。

這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他還未能完全透析,只能說也還在慢慢學習的過程當中。

平江府地處偏遠,關大人可以在邸報上得知魏時的生平,但是關於魏家公子的事兒,那就沒什麽消息來源了。

是以,在看到魏遠的時候,僅僅是把對方當成頂頭上司的兒子來對待。

當然了,知府大人一家都已經搬到平江府好幾天了,他自然也是差人打聽了的,知府大人同夫人感情和睦,連個妾室都沒有,而且膝下也唯有長公子這一個孩子。

總之,這位只有十歲的小公子,渾身上下都投著‘金貴’二字。

瞧瞧腰間掛著的玉佩,再看看用來束發的玉簪子,此等質地,用來給一個十歲的小孩子做裝飾,果真是財大氣粗啊,不愧是權貴之家。

人家的膳食那就更講究了,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都當得起精致這個評價。

跟京城比起來,平江府的面積再大,好像也算不上什麽。

用過了午膳之後,把關大人送走,就是魏時給兒子答疑解惑的時間了,在平江府這地界,除了官員之外,就很難找到一位進士了,至於當世的大儒,南邊有,北邊也有,只是跟平江府沒什麽關系。

作為大靖朝的邊疆之一,曾經多個民族聚居之地,平江府讀書人實在是少,能讀出名堂來的人那就更少了,每一次的會試,上榜的人裏頭,不是平江府的人最少,就是羊豐府的人最少。

倒數第一跟倒數第二換著來,幾乎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魏時也就不打算在這裏給兒子找先生了,他親自來,兒子的習慣以及學習方法,基本上都是他培養出來的,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比他更適合教遠哥兒讀書了。

當然了,這裏的讀書僅限於科舉內容,如果是詩書畫琴,那較之兒子,他更像是個學生。

魏遠這個學生還是比較省心的,根據爹爹劃的重點學習、復習,不懂的地方集中到晚上問,每十日做一次測試,主要學的除了一些經典的書目之外,還是律學。

比起他不喜歡的算學來,律學接觸的畢竟時間短,才更是要下功夫。

至於給夫人肚子裏的小寶寶胎教這事兒,爺倆一人一半分著來。

魏遠讀的是論語,還有……自己的詩詞文章,有空的時候還會親自彈琴。

魏時準備的則是遊記,跟夫人一樣,他也覺得這一胎懷的應該是個女兒,不只是因為懷孕初期的症狀跟夫人懷遠哥兒的時候不一樣,還因為夫人的面色。

老話說的好,‘生兒醜娘,生女美娘’,這可都是前人總結過的經驗,如今再看夫人,還真是挺符合這句老話的,很大概率上懷的應當是一個女兒。

魏時很難想象他跟夫人的女兒是什麽模樣,又會是怎樣的心性,是如同遠哥兒這般,還是隨了他或者是夫人。

給兒子當父親和跟女兒當父親還是不一樣的,如何教育孩子,魏時已經在斟酌了,而且也在同夫人商量。

他跟夫人的意見在某些方面還是比較一致的,都不太想用世俗的那一套來教女兒,什麽女訓女則、三從四德,對於女孩子來說真的是相當於一種禁錮。

他們的女兒可以知道這些事兒,但沒必要遵從,沒必要活得那麽累。

但是也有產生分歧的地方,他是比較想把女兒當做兒子來教養,同樣嚴格要求,同樣詩書琴畫都要學,在科學上沒必要下那麽多功夫,可一些經典的書目也是要看的。

夫人跟他的想法不一樣,更側重於讓女兒輕輕松松的生活,不用學那麽多東西,也不需要管教的那麽嚴格。

“你也看見青娘了,那麽小的孩子,平日裏不放風箏、不撲蝴蝶,只能被壓著學各種各樣的才藝和規矩,小小年紀一點活潑勁兒都沒有,我可不希望咱們日後的女兒也這般。”

劉鈺同紀氏的女兒青娘,他也沒少見了,兩家關系這般親近,時常會在一塊聚。

青娘的教育確實是一個反面例子,在這件事情上他都不知道該怎麽說劉鈺好,敬重妻子、疼愛妻子這沒什麽錯,可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也總不能一點兒都不插手吧,尤其紀氏教育女兒的方式確實是嚴苛了些,他們外人瞧著都覺得不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