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頁)

劉家人倒是也沒想讓魏時幫更多的忙,畢竟就算是有了正一品的爵位,可是在官職上,魏時也仍舊只是正五品而已,而且這個正五品的官位只坐了一年。

送劉家娘子君離開,天色就已經快暗下來了,魏時又帶著兒子去了師伯那裏。

不是他要把師伯放在老師前頭,而是之前他已經差人打聽過了,一年有大半時間都不在京城的老師,現如今還在外頭飄著呢。

黃河太長了,隱患太多,而一旦改道或者是決堤,能夠帶來的災難又是巨大的。

也難怪老師如此勤勤懇懇,很多事情都喜歡親力親為 ,而不是安排底下的小官去做。

早些年拜老師為師的時候,他還以為自己將來也會跟老師一樣,成為一個治水大師,奔走在河堤上,直到被曬成熬成一個黑瘦的老頭。

現在他就算是沒有去治水,也還沒變成老頭呢,可也照樣黑瘦,海上的陽光和風,對膚色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魏時父子倆到的時候,師伯正在跟三皇子研究算學題呢,據他所知三皇子目前應該還是在工部當差,這會兒能在沈府,肯定是一從衙門裏出來就直接往這邊奔了。

心夠誠的了,也難怪師伯最終還是主動開口收三皇子為徒。

光是從對於算學的態度和堅持上,這一對確實合該是天生的師徒。

“早就等著你們父子倆過來了,魏時你這曬的可真是夠黑的了,遠哥兒一開始見面沒把人認錯吧?”沈濤笑著打趣道。

這是以後的養老生活遠比他想象的有趣,除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算學,有更多的時間跟算學圈子裏的人交往之外,平素裏還可以教教魏遠和幾個孫子讀書。

還有三皇子這個弟子,雖然在天賦上不及魏時,可也是萬裏挑一的好苗子,關鍵這孩子是真喜歡算學。

一個人的喜歡是藏不住的,尤其還是在有對比的情況下。

強扭的瓜不甜,上趕著不是買賣,自從收了三皇子為徒之後,他就不拉著師侄研究算學題了,而且也不羨慕二弟了。

雖然師侄已經成了航海伯,幾百年就出了這麽一個,沒辦法不讓人感到驕傲。

可再是驕傲,手裏頭也管著一大攤子事兒呢,壓根就沒時間跟著二弟學習治水。

對於做老師的來說,實為平生一大遺憾。

時光在三皇子身上是停滯的,這位有志於將算學發揚光大的皇子,幾年如一日,整顆心應該都放在算學上了。

見了魏時,三皇子首先關心的還是航船的事兒,畢竟裏面有很多計算也是他幫著弄的。

各種各樣的名詞,各種各樣的數據,各種各樣的計算,如果說沈濤、魏時和三皇子,這三個人是興致勃勃、說起來沒完沒了的話。

那魏遠真真就是躲到一邊裝聽不見了,人無完人,通音律,曉詩書,琴棋書畫都有涉獵的神童魏遠,在算學這方面還真沒繼承父親的天分。

倒也不能說他的算學水平比同齡人低,四歲的時候算學課就給安排上了,而且還是父親親自教他,算學水平不要說是在同齡人裏了,就算是跟十幾歲的人比,那也是不輸的。

但算學水平是一回事兒,這東西是可以被教被練出來的,天分和喜愛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魏遠既沒有什麽天分,對算學更沒有什麽喜愛,尤其是師爺爺跟父親還有三皇子聊的這些內容,太過復雜了,他聽著都覺得腦仁疼。

此情此景,真想賦詩一首,以舒緩一下內心的煩悶。

魏時倒是還好,不管是船身的設計,還是後期的制造和試驗,亦或者是直接出海,他都有參與進去甚至主導,對這東西太了解了,很多數據和計算幾乎都是張口就來,完全是從記憶裏檢索,跟研究算學難題還是不太一樣的。

光是討論這些事兒,就得足足花了有將近一個時辰的功夫,不過在臨走之前,三皇子倒是跟魏時透露了一個消息。

朝廷打算單獨成立航海司,專門就是用來負責海外這一塊的,獨立於工部,但是底子主要還是在工部研究造船和路線規劃的那些人,之後還會從禮部、戶部和兵部抽調官員。

航海司肯定是不能夠跟六部並列的,但絕對是獨立存在的,不受六部監管,而是跟六部一樣,直接對皇上負責。

這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消息,如果是以原來工部參與航海的那些人為底子,那魏時肯定是要去的。

他雖是正一品的一等伯,可在官職上才是正五品而已,朝廷如果真建一個航海司,由他主管的可能性也不知道會有多少。

作為當事人,魏時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但同時也明白自己的劣勢在哪兒,只是真猜不出上位者的心思來,也懶得猜。

左右上邊怎麽安排,就怎麽來唄,不管是做航海司的主管者,還是只做其中的一個小官員,只要能在裏頭踏踏實實的做事,無愧於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