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4頁)

劉楓心裏頭有多替兒子驕傲,就有多少的酸澀,跟夫君比起來,她這個母親做的確實不夠,居然要讓年幼的兒子撐起擔子來。

這一頓拖延到午膳時間的早膳還沒用完呢,府裏邊就已經來人了。

今兒並非是休沐日,大多數人不是忙著當差,就是忙著讀書,能調整時間過來的人還真不多。

嶽父家這次‘娘子軍’來的可是夠齊全,上至嶽母,下至還懷著孕的弟妹,‘娘子軍’傾巢出動,全都過來了。

本來魏時是想著,用完晚膳就帶著妻兒一塊先去劉府的,沒想到劉家的‘娘子軍’率先過來了。

也難怪,二舅兄的信雖然已經送到京城了,但是人畢竟還在海邊呆著呢,而且皇上雖然下旨封了他為航海伯,可對於剩下的人既沒有封賞,也還沒有召回呢。

見面幾句恭喜肯定是免不了的,魏時有些不太能夠適應,但也倒還好,都是自家人,沒必要客套來客套去的。

“蒙聖上賞識,我從昨天領聖旨到現在都還有些恍恍惚惚呢,沒能醒過神來。”

這跟當初三元及第的時候,感覺又不一樣,走到殿試那一步,他其實就對這個結果就有過很多次的預想了,可以說是做足了心理準備。

但是被封為一等伯,真算的上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他所處的這個時代,本來就已經是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的時代,誰也不知道這個泱泱大國未來的走向如何,但是到今天,他已經可以影響這個大國的走向了。

心中很難不湧起澎湃之情,而且必須是洶湧著翻騰。

這些感覺不足為他人道也,大概也就只有他這個從後世而來的人,真正能夠體會到邁出這一步的影響有多大。

女婿好端端地坐在這裏,又成了航海伯,劉夫人現在最掛心的還是那遠在岸邊的老二。

“你們這一路上肯定是夠辛苦的了,吃的怎麽樣?在海上有沒有遇到什麽危險?有沒有跟外族人發生紛爭?”

“吃得到還好,在海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魚了,更別提我們還帶了那麽多的食材,海上時常起風浪了,小一點的對我們的船根本沒什麽影響,遇到大的風了就只能緊急靠岸了,外族人這塊就不能講了,聖上專門囑咐了的。”

倒不是怕刺探什麽機密,而是大靖朝的商人膽子是真大,而且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這一趟出海帶回了這麽多的銀子,難免那些膽子大的商人不會起心思。

要是把這些外族人的地方都打聽清楚了,還真有可能自己打造海船出海。

在只有一次溝通的情況下,在大靖朝和這些外族還沒有簽訂契約的情況下,不能讓這些商人去壞事兒。

就算有朝一日,真的可以讓商人去這些地方進行貿易往來了,那也必須是在朝廷的管控下,不能任由他們隨意往來。

“那就不說,我也不問了,算了算了,其他的我也不問了,如果還有其他人問起來的話,不光是有關於外族人的事兒,其他的事情你也盡量少往外透露,咱們既然已經把差事辦完了,那就穩穩當當的。”劉夫人囑咐道。

好處都已經吃進肚子裏了,可不能因為虛頭巴腦的事兒再給吐出來,那才讓人惋惜呢。

夫人家的直爽是一脈相承的,嶽母已經算是其中心思細膩的了,可跟尋常人比起來,還是直言諱語了些。

當然了,出自書香門第的劉紀氏,風格還是跟劉家的有所區別,而且即便是已經過了這麽多年,長女都已經四歲了,小兒子也兩歲了,甚至肚子裏又揣上了一個,跟之前比起來,脾氣性格好像也沒什麽變化。

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娘子軍’裏都還是挺顯眼的。

不能說一個人的脾氣性格和生活習慣有錯,只是到底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除了關心還在海岸沒回來的劉家老二之外,‘娘子軍’裏的大部分人都比較好奇朝廷什麽時候會再次出海。

畢竟有魏時這個航海伯在前頭,既說明了朝廷的重視,也說明了這裏頭的功勞之大。

負責協調調度的是文官,武官只能是負責統軍護衛,顯然又是文官吃肉,武官喝湯的差事。

可這年頭對於武將來說,能喝上碗湯也算是不錯的了。

劉家除了劉鈺一個文官之外,剩下的全都是武將,劉家老二已經去過一次了,而且還是功勞最大的頭一趟,剩下的也都願意拼上一拼。

再危險也不太可能有第一趟危險。

朝廷肯定是有再次出海的計劃,畢竟已經準備了好幾年,還又嘗到了甜頭,只是他也已經歷經一年多了,下次出海具體是什麽時候,他還真不太清楚。

“如果有消息,我會及時告知各位的。”

能不能搶到,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事兒了,他這個一等伯的爵位,就跟一根蘿蔔一樣吊在百官前頭,想要前仆後繼沖上去的人肯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