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2頁)

沈濤算得上是皇上的心腹了,所以皇上要挽留他,也在意料之中,致仕的折子打回來之後,沈濤又重寫了一份遞上去,再次被打回來。

好吧,君臣之誼就體現在這些事情上,皇上要多給他一些體面和榮耀,沈濤自然是承情的,這樣的事情,不光是文武百官看在眼裏,連史書上都會記一筆。

沒人會不樂意。

沈濤是真以為這是皇上給他的榮耀,直到第三份致仕的折子呈上去之後,再次被打回來了。

再一再二不再三,看來皇上不是在做面子情,而是真不打算讓他致仕。

但是在此之前,皇上又確確實實給他透過口風,依照他現在的年齡和精力,已經不適合在戶部繼續幹下去了。

去個清閑的衙門養老,還真非沈濤所願,至於戶部這一塊,也不知道皇上打算把誰調過來,畢竟有三皇子在,資歷淺的人怕是壓不住。

——

劉鈺臨行前,劉紀兩家的婚事就已經相看的差不多了。

紀家在本朝也曾經興旺過,只可惜子孫不肖,雖沒出什麽紈絝子弟,也沒出什麽敗家子兒,可就是沒有讀書的天分和定性,到紀風錦爺爺輩兒的時候,家裏連個做官的人都沒有了,好在是並不缺少家財。

紀風錦也是擔負著全家人的希望,他這一輩的紀家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重振家族。

男孩兒如此,女孩兒也是如此。

三歲開蒙,而且都是把先生請到家裏來,女孩兒也是如此,幼時跟著兄長一塊念書,再大一些便有女先生教導。

琴棋書畫都是學過的,當然稱不上精湛,但也可以拿出來充充門面。

紀風錦是嫡長子,也是紀家唯一的兒子,下邊有三個妹妹。

大妹妹只比他小兩歲,男子的婚事能拖,女子的婚事就不能拖了,所以紀家的長女已經出嫁了。

跟劉鈺相看的是紀家的嫡幼女,只比劉鈺小了兩個月。

在正式定親之前兩個人還真沒見過面,但是對方的畫像卻是瞧見過的。

劉鈺能應下這門親事,也是因為相信自家娘親,按照他娘的話來說,紀家不是那種江河日下的家族,也不是一兩銀子都要掰開花的農家,多少還是有些底蘊的,紀家的女兒便是嬌養出來的。

懂詩書、會彈琴、會畫畫、會下棋,如此便能稱得上是才女了。

劉鈺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女子的畫像他也瞧見了,相貌清秀耐看,身材纖細,很像是話本子裏描述的才女。

當娘的也挺滿意,紀家姑娘她是親自去瞧了的,也跟小姑娘坐一塊聊過。

跟兒子想象中的才女還是有挺大的區別,琴棋書畫確實都學過,說話很是文雅。

但是絕非那種吃花喝露就能飽的清高女子,言語之間還是挺務實的,必然是辦不出來整日煮茶彈琴這種事兒。

不過,配小兒子是綽綽有余了。

自家孩子什麽德行當娘的能不清楚嗎,紀家姑娘已經是他能挑到的最符合標準的了。

人家能跟劉家結親,一方面也是因為劉鈺出生劉家,一輩子都不會缺少家財,同樣也有人護佑,在這京城裏頭不至於被旁人欺負了去。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魏時,武將跟文官走的不是一個路子,在仕途上劉家能給紀風錦的幫助不多,但是魏時就不一樣了,同年的進士,一個狀元,一個傳臚,還是可以守望相助的。

更何況魏時後邊還跟著沈家。

劉夫人心裏明白,這門親事能夠結成,一部分也是沾了女婿的光。

她倒是很看好紀家,老一輩的人雖然讀書不怎麽樣,但是腦子清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在沒落的情況下守住家財,紀風錦也是個心裏頭有成算的。

不怕人心裏頭有成算,怕的是那種庸庸碌碌,上趕著給人扯後腿的親家。

兩家算是口頭上有了約定,不過年前這段時間實在是太趕了,劉鈺又得回老家參加縣試,所以才把六禮定在了年後。

也就是縣試結束後的三四月份裏,那會兒不光是縣試結束了,新一屆的會試和殿試也結束了,不管是魏時,還是紀風錦,都不能再頂著新科進士這個名號了,只能算是往屆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