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二更(第2/2頁)

“等夫君從衙門回來,我再問問他這事兒,娘你也別太著急,小弟才十五歲,便是再等上兩年也使得,而且依著女兒的意思,鈺哥兒最好還是先把功名考取了,再相看親事更為合適。”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相親原就是一件極為功利的事情,家世、功名、才能、錢財、相貌,性情,這些東西幾乎是稱斤論兩的放在心裏做權衡。

多一項,就能重一些。

“我也是這麽想的,到年底就送他回老家,甭管能不能考中,也得先試試,這次不行,那就再等一年,反正年年都有,又不像鄉試、會試,三年才能等到一次,耽誤不起。”

考科舉不容易,但真要是做武將也不容易,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想要升遷,真的是一點一點往上熬資歷。

絕大多數百姓都希望天下太平,劉夫人年輕那會兒也是這麽想的,可這些年卻忍不住會冒出一些可恥的念頭來,要是敵國來犯、邊疆起紛爭,大靖朝要打仗了,老爺才能到真正的戰場上去建功立業,幾個兒子才有大放異彩的時機。

可是蒸蒸日上的大靖朝,不缺兵,更不缺銀子,邊疆的萬裏之外,都有大靖朝的商隊。

或許再過些年頭,大靖朝真的會迎來萬朝來賀的盛世。

那時候就更不需要武將上戰場了。

較之武將,文臣才更有前途。

更有前途的文臣·魏時,就快要忙成狗了,出去圍獵這段時間,差事可全都積累著呢。

而且清吏司的差事,按照一般的規律,忙碌程度在一年裏都是逐次遞增的,越是接近年底,就越忙。

這也就意味著,魏時不可能再把差事往後拖了,因為後面的差事會更多。

一旦忙起來,不忙的人就會顯得特別突兀,比如曹安,這位現在都沒能完全上手呢,不忙的時候,魏時還能教一教、帶一帶,忙起來也就顧不了這個了。

三皇子也是挺閑的,居然還有閑情逸致跑過來問他算學題。

頭一次被皇子找上,不是因為差事,而是因為一道跟戶部差事完全沒什麽關系的算學題目,也是夠荒謬的了。

別說魏時現在已經忙成狗了,就算是他不忙,也不樂意做什麽算學題,師伯那邊兒就已經夠他應付的了,而且師伯好歹是在私底下跟他討論算學題,三皇子可倒好,當值的時間就過來了。

“殿下也瞧見了,下官這邊積累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一時半會兒根本抽不出時間來,而且自打入了仕途之後,下官就已經不太看算學題目了,這東西太繞腦子了,以前是不得已才學的。”

魏時先是假笑,爾後,又是苦笑。

作詩,算題。

即便是入了仕途,這兩樣進也成了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吾聽沈大人說,魏大人對於算學頗有研究,而且水平極高,在他致仕之後,吾可以過來跟魏大人商討算學題。”

呵。

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一股學究氣質的三皇子,實在讓人升不起來惡感,不過這也不是能拉著他討論算學題的理由,更何況他壓根就不想跟這些皇子接觸。

做官就做官,既然不想著飛黃騰達,又何必牽扯上這些事情。

“不瞞殿下,當初為了考科舉,下官在算學上是真下了功夫的,會試考完的那天,下官可算是松了口氣,再也不用做那麽難的算學題了。”

總而言之,他學算學就是為了應付科舉,科舉考完了,就不想再做算學題了。

這學完就扔的態度,著實是讓人氣惱。

三皇子不光是氣惱,還覺得特別可惜,能讓沈大人都贊一句水平極高的學生,在算學上肯定是有天分的,可結果呢,就把算學當成往上爬的梯子,一點兒熱愛之情都沒有,還棄之如敝屐。

太讓人失望了,一塊美玉,非要汲汲營取往上彈,絲毫不在意磨掉了身上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