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更(第2/3頁)

魏仁爽快的從自己的私房裏拿了……三百兩銀票,要給長子寄過去,省著點兒還是能花上個一年半載的,畢竟他這私房裏剛剛掏出去一大筆,這點錢他還是要留著養老的,實在是不能給太多。

在燕縣,知縣府每個月的開銷是一百兩左右,而剛剛拿到公中的那筆名字整整九百兩。

李氏讓人過來,點名是要一千兩的,魏仁不想惹麻煩,但是也不想讓李氏太痛快了,所以就不疼不癢的在一千兩裏扣下去了一百兩。

私房錢可以說是銳減,如果不是剛剛掏出去了這九百兩,為人怎麽著也得給兒子寄五百兩過去,現在就只有三百兩了。

在燕縣的開銷都如此,更何況是京城,且不說魏時收到這些銀票是什麽反應,魏仁這會兒卻是相當的心安理得。

別不把三百兩銀票當錢,他這也是給長子出了力的,然後養老自然得盡心盡力。

就這麽點小心思,能瞞得過誰呀,魏仁雖然怕李氏,但是也一直都覺得李氏愚蠢,能把好好的牌面打成如今這樣,她不蠢,誰蠢。

但誰也不能把誰當成是傻子,一起生活了半輩子,李氏很清楚枕邊人是個什麽樣的德行。

以前她從來都沒這麽霍霍過院子,把瓷器打了,把家具砸了,對她來說有什麽好處,公中的銀子是從魏仁那裏出的,可整個魏家二房的財產將來那都是她兒子的。

可是隨著魏時中舉、拜師、成親,她就知道事情沒那麽十拿九穩了,與其讓魏仁把銀子拿出來,去供養那母子倆,還不如她直接就給糟蹋了呢。

反正她寧可是把這些銀子扔池塘裏聽個響,也不想便宜了那兩個賤Ⅰ人,魏仁更不要想著現在再去充當什麽好父親。

魏仁不高興了,她這心裏頭就覺得痛快。

別指望李氏會往長遠了想,她要是真能有這份心思,魏時肯定就不是現在這樣了,要麽早就魂歸黃泉了,要麽還在做著正兒八經的嫡子。

——

國子監。

魏時現在基本上已經不聽課了,明目張膽的在課堂上做自己的事情,跟劉鈺一樣。

倒不是他一朝成了劉家女婿,就變得輕狂了,而是先生們這麽要求的。

魏時是很有希望沖擊下一屆會元的,連狀元也是有可能的,鄉試、會試、殿試,一個是這三場都能拿下榜首,那便是大三元。

本朝小三元出過好幾個,不怎麽稀罕,但是大三人還沒有過。

魏時若是能夠把這個名頭拿下來,那他們國子監就可以壓白鹿書院一頭,這比好幾個狀元都重要,畢竟是本朝第一例。

其實,有這個特殊待遇的,不光是魏時一個學生,國子監不可能把寶壓在一個人身上,萬一出點什麽狀況,就算不能贏白鹿書院,那也不至於輸人家太多吧。

所以還得是廣撒網,多捕魚。

奈何,偌大的國子監,水平能夠沖擊會試前十名的,也就三個人而已,三個人裏又以魏時的水平為最。

所以這三個人都是重點教授對象,按部就班的跟著課堂上的節奏走,那太耽誤工夫,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必須得有針對性的來。

像魏時,算學尤為突出,國子監的先生都已經教不了了,那平時就不要耽誤太多的功夫在這上面,做幾道拔高題也就罷了,跟算學老師相互探討探討。

律學、策問、墨義、帖經,這幾項也屬於魏時比較擅長的,但是這幾項裏,策問是最重要的,殿試的時候只考策問,可以說,策問是決定了最終的名次,當然得多些練習。

魏時最大的短板就是雜文和詩賦,靈氣這種東西不是想能培養就可以培養出來的,魏時臨場發揮的能力絕對比不上私底下細磨出來的東西。

既然如此那就得多練習,盡可能的把各種題目都做一遍,到了考場上,可以直接拿來用,或者改一改就直接能用,這些作品的水平,肯定是比在考場上臨場發揮出來的要強。

所以不管是在那一個月的假期裏,還是現在回到國子監進學之後,魏時吃的都是先生們單獨給開的‘小灶’。

還還真是趕上好時候了,如果不是國子監跟白鹿書院這幾年一直都想壓對方一頭,魏時絕對沒這個待遇。

畢竟如果不是跟白鹿書院相爭的話,他就算是如先生們所期待的得了‘大三元’,但是對國子監的先生們來說也只是名聲上好聽一些。

又不是親傳弟子,人家犯不著這麽費心費力,單獨給他開小灶耗費的精力和時間,都趕得上直接帶一個班了。

但是國子監和白鹿書院兩邊針尖對麥芒,不光是先生們,兩邊的學生也都鼓足了勁,想著在會試上壓對方一頭呢。

這種情況下,被寄予了厚望的魏時幾個人,自然也就得到了特殊照顧。

不光是教學上的‘小灶’,還有真真正正的小灶,來自國子監的食堂,特意給他們三個人的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