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2頁)

夫其脆弱驕蹇,炫芳以自貴,余固以憂其難養,而不虞其易變也。

這篇文章說的便是,實踐的重要性,不管是種植蘭花,還是別的什麽事情,切不可道聽途說,自以為是,需得要在實踐當中得出真知。

說到底這篇文章還是偏務實,魏時曾就這件事情寫過練筆,現在寫在試卷上的文章,也是將當初的練筆之作,經過修改之後得來的。

跟之前那篇文章相比,寫在試卷上的這一篇,大意是沒有變的,主要還是風格,盡可能的偏向於主考官的喜好,只是從本質上講,這篇文章也還是務實風。

兩場結束,雖然沒有公布成績,鄉試也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但是被這場連綿不斷的秋雨所賜,已經是淘汰了很多人。

從第一場到現在,十整日的功夫,這天氣就沒放晴過,好的時候,灰蒙蒙的一片,差的時候,那就來吧,小雨淅淅瀝瀝,連綿不斷,大雨也不是沒有,經常給人來個突擊。

因著天氣不好,連蠟燭都多發了兩根,沒法子,天黑了要用蠟燭,天亮的時候看不清楚,仍舊要點蠟燭,否則的話那不是耽誤工夫嗎。

主考官也算是體恤他們這些考生了,真要遇上個墨守成規、不管不顧的主考官,那也沒處說理去,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

考舍漏雨的地方不多,但漏風的地方卻不少,再加上原本就陰暗潮濕,直接病倒在考舍裏,人事不省的考生可是不少。

這種情況只能是被衙役直接擡出去,總不能病死在考舍裏。

不得不說,科舉入仕,不光是一件苦差事,還是一件極具風險的事情,甚至攸關生命,但其中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否則又怎麽會吸引天下讀書人孜孜不倦的走上這條路呢。

魏時縱然年輕,身子骨又一直不錯,這兩場考試下來也是疲憊的很,出了考場,什麽姜湯、禦寒藥膳……基本上就是家常便飯。

好在,這陰雨連綿的十天裏,身體沒出什麽岔子。

第三場考試的時候,天已經放晴了。

瞧著難得一見的晴天,魏時的心情都跟著變得晴朗了,不過該考的還是要考。

第三場考試考的是律學和策問。

魏時照例是把律學放在了前面,還真別說,這次有足夠幸運,最後一個大題的案例,跟他臨行前大伯講給他的其中一個案例大致相仿。

大伯給他講案例,那可謂是剝繭抽絲,細致到不能再細致了,魏時都有些遺憾堂兄不能跟著過來一塊兒考試了。

不過一想到之前的天氣,還是覺得不來的好,那麽多考生都病倒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鄉試三年一屆,總歸是不會取消的,但是這身體可是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