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漢風雲(一)(第2/3頁)

館陶長公主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後,竭力相助王娡母子,向皇帝言說栗姬善妒,篤信巫蠱,不會善待景帝其他姬妾兒女。景帝因而試探栗姬,偏這位栗姬也是極蠢,對於景帝的試探不僅翻臉直言不會照拂其余皇子公主,還對景帝出言不遜。

皇帝因此不悅,栗姬迅速失寵。王美人趁機收買大臣在朝堂上以“母憑子貴”為由逼迫皇帝立栗姬為皇後。景帝因而大怒,廢劉榮為臨江王,改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並很快立王娡為皇後。

後太子尚未成年,景帝自知不久人世,提前為太子行冠禮,立外甥女陳阿嬌為太子妃。太子劉徹登基後,因與祖母竇太皇太後政見不合,面臨被廢的危機,全賴館陶長公主和陳阿嬌受寵於太皇太後面前,權利斡旋,才能讓劉徹坐穩帝位。

可惜館陶母女沒有認親自己的位置,常以此自傲。殊不知,以前的王美人,如今的王太後與當初的栗姬一樣深恨館陶進獻美女給景帝的事情。只不過相較於頭大無腦的栗姬,王太後更有城府罷了。加上館陶和原主屢次以往日功德沾沾自喜難免惹來皇帝和王太後怨恨。

王太後和皇帝既然坐上了至尊之位,又如何願意有人一次次提起他們卑微之時的狼狽?於是當她們最大靠山竇太皇太後死後,皇帝就開始了清算。

石慧來的時機不算差,原主剛剛成為皇後,竇太皇太後已經老當益壯。雖然依仗著自己母女對皇帝的功勞頗為驕橫,然如今皇帝帝位尚未做穩當,還需要皇後為他在太皇太後面前說好話,加上阿嬌美貌,兩人又是少年夫妻,雖然時有拌嘴,倒也不至於水火不容。

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比,這個時代的貴女環境不算太差。雖然一樣是男尊女卑,但是對於女性還沒有後世許多嚴苛束縛。莫說百姓之家,就是高門大戶、皇室貴族和離、改嫁也是常事。

女子當權也不少,比如原主的祖母竇太皇太後如今可是穩穩壓制皇帝,就是皇帝也要看太皇太後的臉色。再如皇帝的生母王太後,雖然如今母子是一心對抗太皇太後,但私下太後也沒少攬權。只是若沒了竇太皇太後,王太後同樣也不會放下手中的權柄。

再說原主的母親館陶長公主,因是太皇太後的女兒,在景帝時,權勢就僅次於景帝和皇後,地位比許多藩王都尊崇。就連原主這位長公主之女都比許多藩王的女兒尊貴。

這麽一想,年輕的皇帝也挺悲催的。從祖母、母親到丈母娘沒有一個省油的燈,關鍵是其中沒有一個惹得起。若非最後皇帝的這份憋屈都發泄到了她如今這個身份上,石慧還真些可憐他呢。

石慧穿過來之前,原主正因為皇帝在她宮中看中了一個宮女,一怒之下,將那個宮女打了個半死,氣走了皇帝。皇帝佛袖而去後,原主自己獨自生悶氣,下令將自己宮裏的宮女都換成了太監,便歇下了。

再次醒來,石慧便成了這位年輕氣盛的新皇後陳阿嬌。

“娘娘,太皇太後派人來請娘娘過去說話。”

石慧聽到外面內侍的通傳,不由嘆了口氣。看來是原主將宮內宮女換成太監的事情傳到太皇太後那裏了。

這位竇太皇太後眼瞎心不瞎,可不是好糊弄的人。除卻偏心幼子之事,全程智商在線。若皇後只是與皇帝拌嘴幾句,她老人家是絕不會過問的。

陳阿嬌很小就進宮,可以說是在太皇太後身邊長大的。她是太皇太後的外孫女兼孫媳,是竇太皇太後最喜歡的孫輩。在太皇太後面前,就是皇帝這個孫兒也是比不上陳阿嬌的地位的。

陳阿嬌之所以一貫簡單粗暴,並非她天生愚蠢,而是她的靠山太硬。或許正因為自幼得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才會讓她養成沒有心機城府的模樣。

但也或許因為這樣,陳阿嬌才會成為太皇太後最喜歡的孫輩。

作者有話要說:

有說法,劉徹封太子七歲,就迎娶了阿嬌(館陶和王娡真喪病啊!)。但是景帝應該也是樂觀其成的,畢竟竇太後偏心小兒子,他需要劉嫖站在自己這邊。所以估計立了其他皇子,景帝也會選擇陳阿嬌這個外甥女做太子妃。

是不是七歲不說,但是阿嬌做過太子妃應該是確定的。有地方說阿嬌是劉徹表姐,也有說表妹,這裏采信了表姐說法。

關於戾太子劉據的評價是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側面證明了漢武帝萬年昏庸麽?),深得民心。然而他為人寬和卻也並非優柔寡斷,一味順從軟弱。

《逸周書 謚法解》: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

劉據謚號戾,屬於不思順是說他在巫蠱之亂中被奸臣迫害,舉兵反抗,兵敗逃亡,後來自殺。在古代,按照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倫理原則,劉據舉兵反抗屬於不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