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炒肝、焦圈配豆汁(第2/2頁)

僅僅只一口,溫暖便打死不想再嘗了:怎麽會有人喜歡這種食物?

偏偏喜歡豆汁的江源卻喝很開心,他沿著碗邊輕輕一吸連湯帶沫地喝了一大口,再夾起一個焦圈,喀嚓咬了一口,點了點頭:“好吃!好久沒來吃了,味道沒變,還是這麽正宗。”

見溫暖一臉詫異地看著他,江源道:“喝不慣?哈哈!正常的,很多人都喝不慣。”

溫暖道:“以前也久聞豆汁大名,只覺得就算難喝,大概也就比豆漿澀一點的口感吧,卻沒想到真是久聞不如一嘗,一嘗之後我就再不想碰了。”

江源道:“豆漿是黃豆打漿煮出來的。豆汁呢是綠豆磨碎濾除澱粉做成粉絲後余下的殘渣經過發酵而成的。酸臭的味道就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和臭豆腐一樣,聞著臭吃著香。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人連一口都受不了。”

溫暖把自己的豆汁推給江源:“喜歡你就多喝點,反正我是不會再碰了。”

江源便把兩碗都挪到自己邊上,把焦圈夾了一個給她:“這個嘗嘗。可惜喝不慣豆汁,要不然配著吃才美呢。”

焦圈乍一看很手鐲形的油條,其實兩者的制作工藝也有些相似,都是面粉經高溫油炸後制成。

作為一道古老的小吃,焦圈可謂是極負盛名,深得很多名人之心。宋代的蘇軾為它寫過詩,明代的李時珍甚至將它寫入《本草綱目》中。而在沒有冰箱的古代,焦圈自然存儲時間久,制作成本低廉,這大概就是成為國民小吃的諸多因素之一吧。

不同於豆汁的挑客,焦圈的味道更加大眾化,易接受。夾子筷子上,圓圓的一個環兒,有些地方還鼓著泡,輕輕一較,酥脆酥脆的,滿口焦香。味道雖然還不錯,但因為是油炸的,多吃異幹,所以得搭著豆汁喝,再就一鹹菜絲,那就是最佳搭配。

溫暖喝不慣豆汁,只好就著炒肝吃,倒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