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二金爭玉(第3/4頁)

賈寶玉自是嗟嘆個不住,眉壽苑裏林家眾人卻覺著忽然清靜了不少。

若在往日,賈母幾乎天天都命人來,或是來瞧黛玉好不好、或是叫她過去同姊妹兄弟一處解悶兒,黛玉隔三差五總要去上院坐一會子。可自打賈寶玉上學去了,許是金孫不在眼前,老太太沒了興致,竟不大叫人來請了。

眉壽苑裏且忙活著呢,黛玉除了逢五逢十的去給賈母請安,並不大出門。杏月跟她出門兩次,回回都見著寶釵主仆,還聽見有丫頭抱怨說這主仆倆個跟長在這裏似的,常常晚上才回。

這些都不幹自家的事,林家諸人聽聽也就罷了,可就是不著意打聽,也有話傳到耳朵裏,說的都是些“二金爭玉”的香艷話,朱嬤嬤和陳嬤嬤臉都黑了,越發閉門緊戶。就連朱繡,朱嬤嬤也叫她‘病了’,親去陳情,挪到眉壽苑跟自個去住。

初雪既下,氣候更冷將起來,黛玉便更加忙碌,要趕著林家的船回南前,把給林如海做的這些個物事都置備齊了。這日,林安家的來搬時,發覺竟是堆滿了一炕一地,少不得又多叫上幾人來。

“貂皮被褥、狐皮被褥、緞被各一…海龍皮鑲邊曳撒、青膁大披風…海棠果酒、菊花酒……”黛玉帶著四月清點,朱嬤嬤、陳嬤嬤幫著或打做包袱、或放入箱籠中封好,朱繡在旁提筆寫作清單。

直忙碌到晌午,才裝車打發走了——因東北角上梨香院另開了街門,也方便了黛玉這邊,有時林家的車會從那門裏過來,更近便些。林安家的在通向梨香院的兩道角門上都安派了林家婆子守著,這處的值守竟比榮府二門上還嚴些。饒是這樣,林安猶不放心。

也因薛蟠不願受母親管束,梨香院這街門開在與梨香院正房隔了一重房舍的倒座角落裏,薛蟠把那排倒座房重新粉刷布置,與些子弟在此處作樂,竟不大回正經住處了。林安借故走了好幾遍這處,見這門與賈家院落相隔兩層房舍,且進出的甬道上正有梨香院的一個小門,薛蟠對門戶還算謹慎,日夜都派人守護這兩道門廳,才稍稍安心。幸而薛蟠是極好結交的人,林安送了些禮物給他,又有官面上的子弟做中,薛蟠便爽快同意林家偶然從這裏進出,林安又使了些法子悄悄安插進一個頗有武藝的護院在這處,才算罷了。

黛玉自是不管這些的,卻沒料想到,陰差陽錯的,這護院竟然幫了個大忙,揪出了一只吃裏扒外的大害蟲。

原來這護院姓楊,是黛玉屋裏菊月的親哥哥。這兄妹倆父母早沒了,這楊小子機變又有一身蠻力,在林家莊子上護著妹妹竟也討活下來。一日他跟莊子上欺負他妹妹的人打架時叫林安看中了,就把這兄妹倆都帶了回去,菊月就分派到黛玉屋裏,她哥哥被林安送去揚州的一家鏢局子跟著學了武藝。

這倆兄妹不吭不響的,菊月跟在黛玉後頭十分不顯眼,可誰能想著其他親近的丫頭都沒學會,只有她識字讀書都來的,一朝被賈敏選中,成了林黛玉身邊掌管箱籠、私房的大丫頭。她哥哥也了不得,肯吃苦下力,回來就被林如海賜名楊林,林安親自帶在身邊教導人情世故。

這回黛玉進京,把兄妹倆都帶上了,在京城林宅裏劃了兩間小小房舍給他倆,菊月有時候就家去住一日。

楊林正跟著他妹妹學著識幾個字,菊月學毛料的時候唯恐自己記不住就用筆寫了,到月底見著哥哥的時候順手就把那幾篇紙給她哥哥了,說之後從這上頭教他字。楊林聽了一耳朵這毛料皮貨的知識,本也沒放心上,誰知那日楊林在梨香院的街門值守時,聽薛家當鋪大掌櫃的炫耀,他家竟收了一件嶄嶄新的青膁大披風,還是死當。

“可是幾年沒見過這麽好的料子了!”那掌櫃的顯擺:“都說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這全用狐膁做的披風,偏繡工也好的很……我們活計一送上來,我便趕著送來孝敬咱們大爺,這東西誰配穿呢,也只咱們大爺般配了!”

薛家當鋪掌櫃一面在門房裏烤火,一面看外頭,只想等著薛蟠一進門就表功。

楊林十分看不上,想起妹妹那日念叨的,心說我們姑娘給老爺做的那才是上上等的狐膁大披風,都說是青膁,可也有高低良次的。若真是那樣好的皮子,有這財力做出來的怎又會死當給當鋪去,偏還是新的,可見這薛家的人同賈家一樣,都油滑愛吹噓,一分好處能說成十分來。

那掌櫃口沫橫飛半晌,其他三個門子都捧著,只這眼生的後生一聲不吭的,倒好似不信似的。

這掌櫃冷笑一聲,把珍重放在桌上的包袱捧下來,拉出那披風的一角,斜著眼道:“看看這個,只怕你們一輩子都摸不著這的一點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