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4頁)

窗外月色好,帳內春意濃。

*****

自九月初一李恪昭正式接手屏城軍政事務起,所有事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到九月廿三,葉冉坐鎮的“屏城軍尉府”,及明面上由衛朔望為主官、實際由衛令悅理事的“屏城郡副丞府”皆有了大致穩定的班底雛形。

與此同時,無咎也陸續從宜陽帶來合計約一萬五千名兵卒。

這批兵卒是為攻打積玉鎮而招募,而最初李恪昭在信中對公仲廉提出的募兵請求為兩萬人。

短短二十余日間,無咎為此在屏城與宜陽之間來回奔走不下十次,最終只帶回一萬五,他對此頗為內疚。

“時間緊,舅父也算盡力了,其中有五千還是他的私兵。”無咎向李恪昭解釋此事時,眼睫微垂,並不直視他的目光。

李恪昭卻不急不惱,親自替他斟了茶:“嗯。還算厚道的。”

此事上公仲廉是否盡力,李恪昭心如明鏡,事實上無咎也明白。

大爭亂世,甥舅間那點不遠不近的血脈親緣,有時並不足以讓人有傾囊相助的決心,尤其是這種幫助需損耗自身既得利益時。

公仲廉畢竟只是李恪昭的舅父,若成功打下積玉鎮,這份收復失地之功主要在李恪昭處,公仲廉能得多大回報則取決於李恪昭的態度。或者說良心。

若屆時李恪昭翻臉不認人,公仲廉最多能得微薄賞賜與口頭嘉獎,再有點朝野間的幾分好名聲而已。有鑒於此,他當然會有所顧慮與保留。

“平白少了五千人的兵力,當真無礙麽?”無咎憂心忡忡,“我知道,近期衛朔望也領司金枝、連城在屏城轄下各鎮各村募兵。但我聽說不太順利……”

衛朔望一行在屏城的募兵並非“不太順利”,而是“十分不順”。

畢竟李恪昭初來乍到,雖官員鄉紳俯首,但在本地百姓中聲望尚不足,難有公仲廉在宜陽地界那種一呼百應之勢。

最重要的是,屏城募兵令中的“不限男女”四字使坊間鄉野眾說紛紜,大多數人都在觀望遲疑,不懂這是在搞什麽鬼。

最終共有不足百人之數的女子,因走投無路前來孤注一擲,按說這本是個好兆頭。

可許多男子不信女子也能上陣殺敵,不敢與之為伍,應募兵令者僅八百左右。

屏城募兵不足一千,加上無咎帶來的一萬五,距李恪昭原本預期的兩萬人尚有四千缺口,這對於一場攻城之戰來說絕非小數目。

李恪昭偏過頭去,看向正在窗下小桌案前奮筆疾書的歲行雲,眸底泛起柔軟:“兵多兵少各有打法,她說的。”

無咎循著他的目光望去,小聲問:“就這麽信她?”

“不止我。”李恪昭唇角勾起篤定笑弧,與有榮焉,連坐姿都挺拔了三分。

葉冉、衛朔望、司金枝、連城,於積玉鎮之戰有關的主要將領人選全都信她。

說來也怪,明明大家都知她是個自小被嬌養深閨的世家姑娘,可如今但凡提到謀兵布陣之事,只要她開了口,所有人都對她深信不疑。

或許是因為儀梁城外那一場惡戰,她在廝殺中的智勇兼備?又或者是因她每次談到謀兵布陣,整個人便閃著讓人不得不服的光彩?說不清楚。

“她在寫什麽?”無咎問。

一直心無旁騖的歲行雲聽到這話,擡頭望來:“說我嗎?葉大哥在擬軍府建制,我瞧著只是粗糙框架,幫忙做些增補建議。”

語畢笑笑,又低下頭去,提筆蘸墨。

“葉冉催得很急麽?”無咎好奇笑問,“聽說衛朔望也點了你去協助司金枝他們練兵。我今日交了人,他們就帶上山了,你不跟著去?”

歲行雲頭也不擡地滿嘴跑馬:“我誰啊?我可是積玉鎮之戰的王君欽點督軍之一,得壓軸上場才顯分量。”

無咎面具下那雙明亮眼眸迎著陽光,漾著溫軟淺淡的柔光。他怔怔望著窗畔的歲行雲,喃聲感慨:“天子王姬都沒她這氣勢。”

說著輕笑出聲,回頭與李恪昭四目相對:“她平常都這般張狂的?”

“偶爾吧。”李恪昭鎮定舉起茶盞,悄悄遮住上揚的唇。

*****

九月廿六下午,連城等人將宜陽招來的一萬五千人帶到屏城東門外的山腳下紮營。

司金枝與葉明秀等人也帶著從屏城招募來的一千人趕來匯合。

姍姍來遲的歲行雲正好在集結完畢時趕到。

帶人在此久候多時的衛朔望見人都到齊,便開始做編制劃分。

屏城的八百男兵與宜陽來的一萬五千人同列,再分成十五隊,由司金枝、連城等人各自負責。

而一百屏城女兵交則由葉明秀與花福喜,預備帶到一裏外單獨紮營。

宜陽來的男兵們見不但有女兵卒,竟還有女將官,交頭接耳許久後終究還是鬧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