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8頁)

蘇仲想來想去,特意去他們省城轉了一圈,這裏的變化很大,他來過幾次,但都是匆匆來回,賣完衣服就走了,現在他特意留意了,看到了很多的小販,賣各種吃的也多,賣用品的少一些,衣服鞋子墨鏡手表……通通圍了一堆人。

他想要看看有沒有人願意出售房子的,想要打探打探價格,看看自己還差多少。

轉了一圈,沒有收獲。

還是在一個老字號那裏打聽了這裏的中介,花了錢,才知道消息。

商鋪那是沒有的賣的,老房子倒是有。

他現在手裏就有,有之前收歸國有,後來返還的,還有的單位分房,舊房子太破舊出手的。

那個比較好的房子問了一下,需要小幾萬,而那個破舊的,接近三千。

看上去這個三千的好便宜啊,但三千的價格不低了,按照工人一個月三十的工資計算,需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存下三百,要十年才能買的起。

這個價格也很高,現在蘇仲不是拿不出來。

他跟著中介去轉了一圈。

這房子真的舊了。

只有一個房間是後來建的,能安心住人,其余的蘇仲很擔心有什麽從上面掉落下來。

那破舊的老房子也不是賣點,那間新建的才是,面積也有八個平方了,擠一擠,能住好幾口人,其余的老房子用來放東西養家畜。

其余的,就是這個院子大了,光是院子就有二三百平,現在種有果樹和青菜。

這院子用土墻圍了起來,地下還有石頭,防止別人越界。

蘇中沒有看到井,一問,這裏沒有井,需要打水要走十來分鐘。

這是個缺點。

如果要方便的話,自己家要打一口井,但是打井又是一筆花銷。

他問中介可以打井嗎?這院子都可以建房子嗎?

這時候沒有這麽多講究,都是可以的。

院子外面就是路,不是主幹道,但也能過四個輪子的車,周圍這種院子有,平房也有,住的人也很混亂,不過大多數都是工人,他們這裏前面有一間罐頭廠。

而且距離他們這裏的醫院不是很遠,走路十來分鐘,另一個方向,也是十來分鐘,還有一所中學。

這個不是很近,但也不遠。

蘇仲考慮來考慮去。

這也就是省城了,上回,妹妹的一個小姑子在他們鎮上買了舊房子落戶的,才花了小幾百,對比一下,真真感覺到了差距。

以後就是生意做不下去了,把這賣了都能得不少錢。

講價自然也是要講價的,蘇仲答應中介給他送兩身衣服,他就主動多了,減了三百。

買了這房子,拿了證明,但是還要繼續花錢。

這破舊的危房是不敢要了,推了,只留下那一間新房。

說是新房,其實也有十多個年頭了。

這些都需要人手,一事不煩二主,都拜托中介幫忙找人。

推了舊房子,靠近街邊這裏他打算起一個平房做店鋪,後面就住人。

要是錢有余裕,他再起兩間房間,這樣爸媽孩子來了也有地方住。

這一下子,他真的錢就差不多見底了。

蘇仲不放心,他這不能兩頭顧啊,這裏也沒有一個信任的人幫忙看著,到時候人家偷工減料他都不知道。

蘇茴在這邊也有人,她幫了忙,定期讓人去轉一轉,買點水啊水果之類的,就解決了。

他們也不敢太糊弄,錢蘇仲可沒有結清的。

蘇仲一出來找活幹除了寄信寄東西回去,人是沒有回去過的,跟其他人一樣。

凡是出來見世面、找活幹的就沒有回去,哪怕家裏面農活多,在收獲的季節需要人了,面對著每個月幾十塊的薪水都沒有選擇回去。

在收獲的時候,少了人是忙不過來的,張根和李滿芬不算太老,身體一向康健,但說到底也是上了年紀了,體力比不上年輕人。

現在家裏就他、李滿芬、趙來娣,還有周小晴四個成年的大人。

家裏的壯勞力張全和張貴都出去找活幹了。

他們面對著那份薪水也不想他們放棄,但是家裏的活他們確實忙不過來,要是誤了時候,讓莊稼浪費在地裏那就不好了,賺錢要緊,但是糧食是更要緊的,有的時候,有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糧食。

周小晴雖然也在家裏,但是她要上課,就早上和下午那點時間可以幫忙,張喜華和張小華在鎮上中學念書,也是早上和晚上的時間才能回家。

這樣的情況下,張根只能找人幫忙,總有些人怕外面的世界出什麽意外,膽怯著不敢出去。

他也不提出給錢,他就提出來幫忙幹活,幹多少活給多少肉作為酬謝。

他怕給錢太敏感,不過這樣也差不多,現在肉還是比較稀罕的,雞蛋家禽這一方面在政策寬松了之後沒有那麽饞了。

但是豬肉養殖期長,他們村裏就沒有人長期賣豬肉的,想要買只能去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