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土崩與瓦解(第2/7頁)

始皇來回徘徊,背著手,想了想,壓下了對匈奴的憤怒,道:“吾兒所言不錯,便依你計!”

扶蘇大喜,道:“多謝皇父!”

“如今內方亂,外又有賊人侵邊,先讓蒙恬抵禦而趕出之,不必興大兵,”始皇道:“將來……將來等國力漸盛,民力更強,必要發重兵徹底踏平匈奴!此事,吾兒當自思量,便有仁懷,也絕不可廢兵之道!”這個意思是要扶蘇來完成這件事了。一年也好,十年也罷,反正要大秦忍一個時時會侵邊的外患,絕對是不能的。

不過扶蘇所言不錯,眼下,確實不是大興兵之時機。倒不是秦怯戰了,或是沒有這個能力。

而是,民力不足,若是傾耗民力才能完成這場大規模的戰事,的確不值得。

眼下,的確是以興民力為主。而不是興兵事!

扶蘇跪了下來,伏地道:“兒子記住了!皇父能為天下萬民,忍一時之怒,兒子傾服不已!”

父子二人其實都有點感慨。

他們二人其實在相互影響中,已經變了很多。很多事也能相互理解,能相互說服對方了。

始皇將他扶起來,道:“待完成此事,去了你四叔那邊,去沿海看看。大秦也需要積蓄水力國力民力!商道雖末,若能興國興民,可以取用之!”

扶蘇喜不自禁,道:“兒子記住了,待弘晝回,便與他一道前去!”

始皇點了點頭,道:“準備準備去吧,多帶一營,你已為太子,不可閃失!”

扶蘇應了,匆匆的出了鹹陽宮既刻就出發了。

李斯發了調兵令後,正準備回宮復命,卻見始皇詔見,他便忙進了宮覲見。

“陛下,”李斯說了調兵之事,又道:“聞聽陛下遣太子殿下去了前線,儲君是國本,如何能冒險?!還請陛下三思詔回。”

“扶蘇前去,非為兵,而為仁。可去。”始皇命他坐,又道:“太子雖是國本,民也是國本。二人得兼,天下可定!”

李斯倒是怔了一下,這才道:“既如此,臣便增派文臣前去輔佐。”

始皇點首,問李斯道:“愛卿以為,匈奴可伐否?”

“不可。”李斯是典型的秦人思想,道:“大興民力而伐之,匈奴人不知禮,只可殺之,殺卻不盡,一戰之後幾年,匈奴又起,徒勞無益也。而其地,不毛之地,得之更不能蓄地種植養民,極其無益也!”

始皇倒是笑了一下,以前的他也是典型的先秦思想,現在倒是有不一樣的看法了。這麽一想,覺得扶蘇去了大清學習,真的是整體的思想境界的拔高。

看的更深更遠。

而李斯的思想在於,興兵在於得地,或得俘。這是典型的春秋戰國思想。商,周甚至以前,都是這樣的。若是興了大兵,得了那邊的土地,也不會去守,更不會遷民去,因為真的太冷,而且無用,便只是棄地,守關。然後把人抓來斬首或是弄為奴隸。那個時候,經常就是這麽幹的。甚至更早以前,幾大部落一起伐戎,然後得到的女人,奴隸,牛羊,都各部落分一分,比之牛羊也差不多。與財物觀類似吧。

有種粗野的方式。

而李斯雖集百家之長,然而對關外這個事情上面,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

始皇在想,李斯這人,現在比自己還保守哈,其實。

“陛下……”李斯蒙了,一時之間倒是有點不解加疑惑。他以為始皇大怒,非要伐匈奴,因此便以為始皇不高興了。因為以前的始皇就是這樣的,一看有人敢侵秦邊,好啊,找死是吧,打,往死裏打,打殘了都不罷休這種。

始皇道:“朕覺得李卿還是要多學習啊,這樣下去,跟不上扶蘇的思路,可不好!”

李斯已是眾家之長,難得的士人了,一時聽了這話,真的愣住了。呆呆的看著始皇,萬料不到會聽到這話,是沒想到,也震驚。

始皇是嫌他落伍了嗎?!

李斯呆滯了,要失寵了!

始皇心道,這李斯,若是能去大清學習學習,說不定,才能有更轉變的效果,人的思想是很難改的,說服是說服不了的。

只有讓他去經歷,去親眼看看,才會有真正脫胎換骨的效果。

而現在秦處於關口之上,就需要轉型,轉變思想。

李斯已是至賢至理之人,若是能成長更多,想必效應是完全不一樣的。

始皇心道,大秦天下,光靠扶蘇一人,扶蘇也太累了。得有人能幫他。

而李斯就是最好的人。

雍正不是一直想要李斯嗎?!不如丟過去看看?!

只是,扶蘇,弘晝和李斯都走了的話,自己就得天天批奏折,相府之事,也得天天管著。始皇便覺得頭疼。

但是好似不學習也不行啊,唔……一時倒難為起來。

“陛下……”李斯看始皇又思索起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說的話不合始皇心意,便按著心思,補充道:“……若要伐匈奴,只恐耗盡民力,此時,不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