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水牛是楊家的共有財物,是土地下放後楊家兄弟湊錢買的。不過大房和五房兩家的男人都不在,所以平時都是老二、老六和老七三家輪著喂養,也主要是他們三家用來幫人犁田。牛圈就設在楊大婆屋旁,也只有老二老六老七和楊大婆手上有鑰匙。

水牛今天早上起來就一直拉稀,老七給蘭芝解釋了之後又去西周觀請獸醫。獸醫來看了之後,說水牛像是吃了巴豆這類東西,拉虛脫了,讓休養十多天,等它好了才能耕作。

這樣一來,田裏的活全都耽擱了。

老七媳婦和楊大婆在院子裏對罵了半天,老七媳婦懷疑是楊大婆搞的鬼,楊大婆死不承認,反怪老七兩口子沒有把牛喂養好。

楊家鬧了這麽大一場,最後還是劉老太爺出面,讓楊老七把劉家的水牛牽去犁田。

那楊大婆就算再大膽也不可能跑去劉家的牛圈,對劉家的水牛做手腳。

楊家的水牛一病不起,劉蘭芝的水田卻如常犁完了。恰逢楊老六做完木工回來,家裏的田還沒有犁,聽了這事兒,臉黑了很長一段時間。

劉家這幾天也在用牛,何家沒牛,丁家是個小家氣不會借的,老六只有一二十天的工假,他現在想借也不知道去哪裏借。地裏的農活耽擱了,老六兩口子這幾天看楊大婆也特別不順眼。

相比村頭那邊的雞飛狗跳,蘭芝這邊就清靜多了。她種在門口地裏的菜都已成熟,對面山頭上的玉米也出苗了。

只是這個時代的菜確實不值錢,幾十年後菜價能趕上肉價,現在的菜價和肉價卻是天差地別。現在的人們並不是那麽喜歡吃菜,蘭芝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做得太難吃,舍不得放油,佐料也少。

蘭芝看過楊老七家剩在桌上的菜,炒得跟豬草一樣,一點油星子都沒有,其他佐料也無,估摸就放了點鹽巴。這種菜別說他們家小孩不吃,估計大人也很難下咽。

因為菜不好吃,主糧就顯得特別重要,很多人用豬油、麥醬等拌飯都能吃幾大碗,也難怪家家戶戶無論老小吃糧食都很厲害。

這個年代的蔬菜品種也不多,蘭芝觀察了下,普遍都是圓白菜白蘿蔔萵筍蒜苗大青菜等。地裏的作物就那麽幾種,連玉米都還沒傳到這個生產隊,種菜籽的人也少。不過因為這個城市產酒,高粱倒很常見。

要論種的最多的還是當屬厚皮菜,原因無它,只一個——厚皮菜是主要的豬食之一。

等著厚皮菜收割完後,馬上就要開始種番薯了。蘭芝看過原主家留存下來做種的番薯,正好是薯類品種中比較難吃的兩個品種,高澱粉型的白心芍和黃心苕。

農村種紅薯未必全是給自己吃,像現在的很多人家都把紅薯做成紅苕澱粉,然後擔去城鎮賣。這種紅薯澱粉是粉條的重要原材料,而紅苕高產適應力又強,莖葉茂盛還是豬喜歡的豬食之一,家家戶戶都當糧食種,市場上還能看到賣紅薯的。

但也因為紅薯太普遍,無論是紅薯本身,還是紅苕澱粉,都不值錢。而把紅薯制作成澱粉這個過程,還需要耗費大量勞力和時間。

劉大鵬夫婦現在掙了錢,倒不再拘泥每晚走通宵的夜路去縣城,有時候也改去離金溝十五裏路的一個大鎮上變賣。那個大鎮叫沙堯鎮,被當地人成為“小香港”,以前戰亂時代是個重要的軍事要地,發生過幾場不大不小的戰爭,有部隊駐紮,雖不及縣城的繁榮,但比普通鄉鎮熱鬧。

沙堯鎮的豆腐價格比縣城低一些,但不用熬夜走六七個小時的夜路,可以早上五點過去,中午飯前回來。不過沙堯鎮也不是每天都能去,那邊也和普通鄉鎮一樣實行三天趕一次集市,劉大鵬兩口子就縣城和沙堯鎮換著走。

屋後菜園的蔬菜長勢喜人,蘭芝準備了些本地還沒出現的菠菜和生菜,讓劉大鵬順便帶去鎮上看看能賣什麽價。

毫無懸念,賣五分錢一斤都沒人買,劉大鵬最後兩分錢一斤才脫手。

蘭芝暫時打消了賣菜致富的方法,這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在這個時代真的一點都不行銷。

現在已經恢復了高考,家裏三個小孩都沒有念過書,一個字都不認識,蘭芝準備把三個娃送去學校。他們能讀到什麽學位,是否適合念書,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和造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必須要有。

國家提倡讓大家多讀書,但前幾年還有知青下鄉,那些知識分子也和很多農民一樣種地,甚至還沒有鄉下人種得好,很多人見了覺得讀書無用。

實際上這種狹隘愚昧的思想誤了一代人,後來因沒文化而吃了大虧的父母又把這種遺憾強加在下一代身上。

蘭芝倒不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所謂的鐵飯碗,它對幫助一個人成長、塑造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靈魂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