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旨意(第2/2頁)

原本還在議論紛紛的百姓,聽到程知縣這話,立即都端凝了神色,巨大的驚恐之下,他們已經選擇性的忽視了一些東西,如今被提醒,他們自然也知道他們的埋怨沒道理。

他們的確是聽了程知縣的主意,可那主意也是在三家族長與耆老在場的時候,他們主動求了程知縣才想出來的辦法。若是沒有他們要求,程知縣身為朝廷命官,又何至於如此?

眾人不由得一陣沉默。

程知縣見狀,這才緩和了語氣道:“你們放心,既然身為本地的父母官,有些事本官也知道該如何去做的。本官會上疏聖上,陳述事實,請聖上裁奪。如此直達天聽,相信聖上一代開國明君,是絕不會讓你等失望的。”

三家家主以及眾耆老、百姓聞言,均是大喜,不由得齊齊跪下給程知縣叩頭。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啊!”

有了程知縣的保證,他們活命的幾率就又多一層,聖上若知道其中內情,說不定會體諒他們的苦衷,不治他們謀逆和刺殺王爺之罪。

程知縣回了衙門,見了夫人和稚子,也不多猶豫,先命家下人送夫人與孩子回鄉侍奉老祖母,在妻子與稚子的眼淚之中灑脫作別,回去便挑燈寫下了陳情的折子。

程知縣的折子粗略寫了此番事情的真相,最要緊的卻是將他請求不要修建皇陵的意願表達的清楚。

程知縣知道,這折子一旦傳入聖上手中,自己八成就沒有活路了。但是恐懼之余,更多的卻是計謀成功的喜悅。

不論他死與不死,以一個想要國朝穩固的正常君王來說,發生這樣的事就不會繼續修皇陵了,怎麽也要過了這個風頭再說。一旦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就可以將有限的銀子用在即將到來的天災上。他的計劃就完全成功了!

程知縣滿心歡喜,興致勃勃的命人送出了折子。

因丹福縣的事很是要緊,折子很快就傳到了李啟天手中。

李啟天看過之後,當場就將禦書房裏的青花瓷瓶都給砸了。將熊金水為首的內監們嚇的一個個跪地磕頭,不敢多發出半點聲響。

“這沒用的東西!還有那些刁民!一個個都在逼迫朕!朕乃一國之君,現在這個年紀修建陵寢,待到朕萬年之後都未必能修的好,他們竟然還在推三阻四!那個丹福縣知縣,治下無方,引起大亂,不知好生請罪,竟然還敢求朕不要繼續修皇陵,簡直是不將朕放在眼裏!”

“聖上息怒。”熊金水嗓音柔緩,小心翼翼。

李啟天卻是憤怒的胸口劇烈起伏,就像是被人壓動的風箱,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

李啟天踱步半晌,正要擬旨,殿外又有人通傳。

“聖上,忠順親王的秘奏。”

李啟天額頭青筋直跳,許久才平息怒意,將逄梟的所謂秘奏看了一遍。

上面寫的事情經過較程知縣所寫更加詳細,將先前丹福縣民夫十不存一的慘狀也寫的清清楚楚,並說明此次著實是情有可原,請聖上為江山穩固計,千萬不要處罰百姓。

李啟天冷笑,逄之曦也還是這個德行。

難道他做皇帝的,就不會好好對待百姓了?就能親手去奪取尋常百姓的生命了?就顯擺他逄之曦一人有仁愛萬民之心了?

李啟天轉身便擬了一道旨意,命人迅速送往丹福縣。

就在逄梟“重傷”休養的第三天,天子身邊的內監便帶著聖上旨意來到了丹福縣。

這幾天,丹福縣的百姓一個個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簡直吃不好,睡不著,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生怕朝廷眨眼就下了命令,讓守在城外駐紮的那些騎兵直接沖進來。到那時他們又該如何抵抗?

恐慌的情緒讓空氣都變的濃稠,百姓們一個個絕望的不敢出門,大街上就連鱗次櫛比的商鋪都關門大吉,城中一片蕭條景色。

也有那信任程知縣的,覺得知縣必定會為他們請命。

可是立即有人說出令人絕望的真相:“聖上眼裏,程知縣與咱們都是一夥兒的吧?保不齊他老人家還覺得咱們是程知縣謀逆用的兵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