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放手

如果說公元186年是以討伐董卓為主題的,那公元187年就是後世史學家們所公認的東漢瓦解的時間節點。這年發生了四件大事:

一,袁紹殺死劉檀,在冀州強立劉虞為帝;

二,袁術圍殺孫堅,在壽春持玉璽登基;

三,董卓加封自己為秦王【1】,遷獻帝到長安城西建章宮遺址;

四,曹操和曹生簽署《青州協定》,標志著充滿傳奇色彩的“二曹協定時期”拉開帷幕。

二月春種還沒有開始,冀州鄴城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木修建工程。剛剛經歷了張角、劉檀兩任首領的黃巾,在被袁紹俘虜後成了累死在新城腳下的累累白骨。民夫隊伍中不斷有人出逃,向著南方的兗州逃竄而去。

但對於如今的袁紹來說,逃走幾個勞動力不過是撓癢癢,左右禍害的也不是他的冀州。他現在正同冀州世族一起,在工地上考察風水。鄴城以北是青郁的邙山余脈,屬玄武;西面遙對太行山,是險峻的白虎;南邊是漳水,雖然是天然的護城河,但不符合朱雀屬火的五行,因此要建立三座南門雲雲。

至於城中新建立起來的宮殿,不及雒陽盡善盡美,但也可以說是“五臟俱全”。宗廟、正殿、寢宮、石渠、鐘台……甚至城中開始有流民自宮準備入宮侍奉了。

唯一難受的,大概就是被囚禁在劉檀舊宮中的未來皇帝——劉虞本人了。

本來劉虞也是帶著兵來冀州的,還打贏了“黃天帝”劉檀的殘兵。按理說,他想回遼西繼續當他的幽州牧袁紹也留不住。無奈有個搞事精許攸,愣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忽悠了這些忠心耿耿的武夫。

“你們覺得劉幽州不配當皇帝嗎?”

“遼西公孫瓚對劉虞多有怨言,他又手握重兵,你們回幽州不怕遭遇不測嗎?”

“為臣為下屬的人,在主公作出不妥當的選擇時,應當死諫效忠啊!”

於是劉虞遭遇了“黃袍加身”。當然了,這個時代還沒有黃袍這一說,只是玄底山川吉獸紋的皇帝袍服,連同十二冕旒的皇帝冠冕,已經送到了他的幾案上。外面還有一群老部下哭天搶地地求他登基。

劉虞:我有一萬句MMP想說。

作為一個智商正常、野心很小的宗室,劉虞知道袁紹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而相比未來有可能被暴斃、被逼宮的未來,劉虞更擔心自己在青史上留下的名聲:大漢末代皇帝?一想起來就感覺肝一陣陣疼。

他寬厚仁愛了一輩子,親兒子都沒有自己的名聲重要!命也沒有!

十月裏,袁術率先在壽春完成“修建宮室,設立百官,祭拜天地”的三步走,建號仲氏。消息傳到鄴城,袁紹坐不住了,帶著由冀州大族和汝南親信組成的百官,強行將劉虞“請”到了剛剛竣工的大殿上。

劉虞不停掙紮,甚至破口大罵,但被前後左右的武士架住了,沒法從天子規制的馬車上跳下去。

朝氣蓬勃的新宮殿中,響起編鐘、編镈與編磬所構建而成的朝堂雅樂。綁著劉虞的車駕最終停靠在大塊青石砌成的台階前。袁紹率先在車輪旁大禮叩拜,聲音洪亮:

“請陛下更衣,出南門迎祭天地。”

後面的上百官員,連同衛士和宮人,都齊聲高喊:“求陛下迎蒼天,繼大統。”

劉虞沉默了,他的喉結上下抖動了一下。“給我水。”

袁紹大喜:“給陛下水。”

馬上有內侍端著烏木托盤小跑上來。盛水的是一個近似白色的青瓷碗,淺淺的山川浮雕因為釉質反射出陽光的溫暖。

劉虞在侍衛的幫助下解開繩索,整理衣冠,將瓷碗中的蜜水一飲而盡。他走到高大的方形闕樓底下,仰頭感嘆道:“好水,好碗,好樓。”

袁紹緊跟其後:“臣等侍奉陛下,不敢不恭敬。”

劉虞扭頭,盯著袁紹。袁紹低頭,不為所動。後面的百官也低頭,只是眼神不斷亂飄。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著吉時要過了。許攸先忍不住,開口催促:“陛下……”

“袁紹!”劉虞突然大喝,“漢若有末主,必劉協也,非虞!”話畢,就朝著闕樓的堅石底座狠狠撞去。

方形建築的四角鋒利堅硬,在劉虞全身力氣的撞擊下,當場就腦殼崩碎,腦漿連同鮮血一同飛濺到袁紹臉上。雕有花紋的石磚地面被紅色浸染,仔細聽仿佛還能聽見涓涓的流血聲。

在新鄴亂成一團的同時,阿生在青州威海港接待了一路打過來的曹操和荀彧。濟北、樂安、北海、東萊,從青州最西邊的平原郡到最東邊的海濱,曹操終於占據了人生第一塊以州為規模的領地。

而這塊領地的盡頭,是已經由曹生經營了十八年之久的威海港。

紛紛揚揚的雪從昏暗的天空中灑落下來,海港仿佛被凍住了一半,連停靠其中的大船都安靜無聲,只有白色的燈塔不知疲倦地佇立在高高的山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