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超市(第4/7頁)

這第一家的盛寧超市,古明妍沒想著要小打小鬧,而是希望直接做出個標準和現階段令人無法輕易模仿的樣本出來,給老百姓一個全新的購物方式的選擇,也讓有興趣的同行們因為盛寧高投入的成本,而在短期內無法輕易模仿,從而讓盛世能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和時間留出,迅速的占領市場份額。

這時候的古明妍和她的盛世是一點兒也不缺錢的。與國內□□十年代下海經商的那些基本沒多少原始資本,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點積累再慢慢圖發展的商人不同,古明妍是既有理論的支持又有明確的目標的。

除此之外,她還因自己的資本充足而能用最短的時間讓自己的生意達到最大的規模效應,且還有具備非常強大的風險抵禦能力,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哪筆生意一旦沒有做好,就會賠的血本無歸。

古明妍有這麽多的優勢,便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著要小打小鬧,從一個小店鋪慢慢做起,逐漸積累,等到賺夠了開第二家店面或是擴大規模的資本後再做大。這於別的創業者來說可能是必經的路徑,可是於她來說,這樣做的話可就太過浪費時間了。

古明妍決定在超市零售業的發展這一塊兒,按照後世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路子來——那便是從一開始就投入大規模的資金,利用價格優勢,砸出市場份額出來,然後再用自身占得的相對壟斷地位,獲取長期的利潤。

這樣的打算和計劃,並不是說古明妍就要做賠本的生意,像她上輩子接觸到的那些打車、外賣app一開始的時候那樣,賠本補貼商家和消費者,只求吸引到足夠龐大的客戶群體。

這種經營方式也許放到幾十年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年代,是必須且最有效的。

但是,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現在,開超市這樣本就有創新新穎的優勢,且能極大的改變人們固有消費方式,為老百姓帶來切實的便利和實惠的行當,其本身的固有優勢就足以成為吸引大批顧客的一大良方了,並不是特別需要盛世為了市場份額過度打造價格優勢。

古明妍掌握了超市本身的各項優勢,之後就算是不賠本砸錢,也足以能夠賺足了吆喝,占據到龐大的客戶群體了。

而她所說的利用自己的資本優勢,則更加體現在公司不要太過貪心,要把準了為顧客省錢的原則,將一部分的利潤讓渡出去的意思。

另外,在質量的把關上,他們也得做到位了,不能只為了小利砸了招牌,畢竟他們的目標還是非常遠大的,不好自斷前路。

所有的理論已經完備,接下來,就到了需要具體實踐的時刻了。

整個87年的下半年一直到88年開春,古明妍和她的盛世都在忙著這第一家盛寧的事。

要開超市,首先得有地方不是。

任何一個商業行為,其實體店面的選址都非常重要,這是事關能否打響名頭的關鍵環節。

這年代不像後世,老百姓購物為了圖方便,都是選擇離家近的地方消費的。畢竟後世商業發達,能買到東西的地方到處都是,不愁有錢花不出去。

可是八十年代的情況還是有多不同的,經濟沒那麽發達,主要的商業高度發展的地區,也就集中在那麽幾個商業中心區裏面,屬於老百姓大多都會選擇的購物地點,不會因為自家住的比較遠,就不去消費了的。

這些重要的商業街區,便是古明妍打算將盛寧開辦起來的地方。

早在有了開超市的計劃之初,她就已經在心裏有了幾個大致的選擇了。直到現在具體實施計劃的時候,她和項目組才討論著,打算將盛寧的這第一家店,選址在王井大街,這條即便是在現在,也是全京都最繁華的商業街的地方。

古明妍這些年來一直就沒有停下過購置房產鋪面的腳步,每年她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預算,專門用來進行不動產投資的。所以,像是王井大街這樣旺鋪集中的地方,她當然也是置辦了許多這裏的鋪子的。

只不過,她自己名下的商鋪大多都是分散著買的,有機會別人出售時她就接手,所以幾家鋪面的面積有大有小,且並不連貫。

而這次的盛寧,盛世的規劃是要將它打造成一個所有日常消費品都能購齊的地方,那麽其占據的面積自然就不能小了。

於是,盛世這次還得另外的買地買鋪子,專門打造出一整塊兒足夠大的地方來才行。

古明妍是沒想到,自己這輩子買下的第一塊兒地皮,不是她之前心心念念的紡織廠的那塊兒地,而卻是這王井大街上的一片不大的土地。

不用租賃和購買別人商鋪,而是選擇直接買地自己蓋建築的方式——

一是考慮到租賃會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以及越到後面越會飛漲的租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