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創業(第3/7頁)

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在他們看來,古明妍縱使聰明無比,自己還是個十分優秀的大學生,但僅用一年的時間,她也是絕對賺不來十多萬的錢財的。

他們家孩子頂多就是通過翻譯和京大給她的工資還有她自己的房租收入攢下個萬八千的,這在這個時代,對比大多數人來說,已經能算得上是十分高的收入了,但對比起她的欠款來說,還是杯水車薪的。

想著自家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不願意什麽都讓家長出面幫忙。

那麽既然她都這麽堅持了,他們也沒理由讓孩子試都不試一次,就這麽否決了孩子。所以就想著給她一年的時間也成,他們就靜靜地在旁邊看著、守護著就行了。

這也是這年頭不講究什麽借款的利息之類的,古家人才能同意古明妍的一年滯後期間。

若不然,單是因為不想讓自家欠的債滾得越來越多,他們也不會放任古明妍的任性的。

古明妍的確是有掙錢的道道的,並且不是像她一貫的通過翻譯工作或是房租這些,畢竟這個來錢太慢,要應對十多萬的巨額欠款,還是完全不夠看的。

原本想著看著大環境慢慢開放了,再開始逐步一點點動作起來的古明妍,現在因著這座四合院兒,因著跟家裏長輩們的約定,不得不提早開始自己的創業計劃了。

古明妍所謂的創業計劃,雖然用“創業”兩個字來形容聽著有點唬人,但說到底,在現實的條件下,她頂多就是發揮自身的特長,做點兒類似於家庭私人小作坊形式的買賣罷了。限於法律對於是否屬於剝削勞動力的判斷標準,古明妍也請不了幾個幫手來擴大生產規模,所以說是創業,但其實還遠遠達不到那種程度。

不過基本思路還是在的。在古明妍的計劃裏,她將要做的能夠賺到錢的買賣,就是賣衣服了。

賣衣服,要賣的當然是成衣,而且是古明妍自己設計的,符合時代潮流,但更好看更時尚,更能賣出價格的成衣。

現在的京都城裏,雖然還不多,但也已經出現了一些小商小販們從南邊進貨,像是牛仔褲、喇叭褲等等各色流行的衣服回來,然後在大學或是工廠附近售賣的情況了。

他們的生意非常好。因為南邊代表著開放和潮流,所以往往一出攤,貨品就飛快地被得知消息趕來的愛美群眾們瓜分完畢了。在這個賣方市場當道的年頭,消費者選擇面狹窄,對於賣家來說,錢不要太好賺了。

古明妍瞄準的,也是這樣的一個市場。

考慮到自己還在上學,沒有辦法去南方進貨,家裏的親友們也沒有合適能幫的上忙的。畢竟若是真的有這樣合適的人,人家幹嘛不借點本錢自己幹,根本不可能讓古明妍摻和進去的。因此,古明妍所能做的,就只有在京都自己生產然後自己銷售,再從中賺取利潤了。

這樣的方式很原始很普通,但古明妍覺得未嘗不可嘗試。

做市場調查的話,古明妍覺得自己大學裏的校友們,就是很合適的消費目標人群。

這年頭的人們可不像後世那麽講究個性,害怕彼此撞衫,然後誰醜誰尷尬,跟友人有一樣的衣服,一般是絕對不會一起穿出來的。

這年頭不是。

國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各種思想激烈碰撞,人們對於時尚和美的追求,也達到了近十多年來被壓抑後的一個井噴式增長的狀態。

但是,這年頭的市場卻不能給人們以充足的選擇空間,沒有相對長時間的孕育時間,在服裝上,對於流行和美的概念就那麽幾個固定的類型,這也就導致了很多有著同樣追求的人,在穿衣打扮上彼此很是相近,甚至有誰穿了一條漂亮的紅裙子了,恨不能第二天滿校園裏都是類似的紅裙子飄揚的場景出現。

所以,古明妍從不認為學校裏的女大學生們對於時尚和美的觸覺是遲鈍的。相反的,她們可能是最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並由此帶起新的風潮的人群。

且因為大家都會跟風,所以也不需要特別強調新鮮和個性。反正不管你怎麽穿,如果好看的話,總是會很快被人給學了去的。

古明妍現在還不敢想自己會做到多大的規模,只不過是確認自己將目標受眾定位到大學校園裏,是個不錯的選擇就是了。畢竟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學生的錢最好賺嘛。

消費人群確認了,設計由古明妍自己來,當然了,在學校裏的宣傳也得靠她。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一下她的這個校園風雲人物的人設還是好用的了,起碼就她的觀察下來,她自己的穿搭和各樣式的衣服,在學校裏就有很多女學生在跟著模仿的。

只不過她穿的大多是自己設計制作或是華僑商場以及大的百貨公司裏面買的衣服,大多數人是沒辦法找到價廉物美的同款的,所以模仿的不大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