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轉機(三合一)(第4/6頁)

這次也算是趕巧了,叫古建國遇上了那大豆豐收的生產隊。雖是大多交了公糧了,但這隊上給各家也都分了不少的豆子。這些隊員們舍不得吃,剛好叫古建國給碰上了,他就許出去了好些工業卷糧票布票什麽的,給收上來了一批榨好的豆油。

量算得上挺多的,給自家留夠了後,剩下的他就都給了紡織廠的後勤部了。

後勤這邊跟領導們一開會,趕著過節,就當節禮給一些勞動模範,表現好的職工們什麽的發下去了。

古建國也算是從中小賺一筆。

他倒是沒有賺廠裏的差價,不過就是通過這事兒跟廠裏的領導關系又近了些不說,還給自家光明正大的弄了輛自行車,算得上是收獲滿滿了。

這家裏有了兩輛車,以後來回古家村的也能方便些。

家裏這麽多孩子,以後慢慢的都長大了,都得學著騎車。學會了之後無論是他們自己上下學還是平時幫著家裏跑個腿兒啥的,都是十分方便的。

省得家裏就一輛車,日常都得被自家兩口子上班用去了,家裏有個什麽事兒都得靠跑的。

雖說是過了明路的車子了,但還是不好老是招人眼的,所以一般這車也不常用,就是家裏回村的時候會一塊兒騎上一騎罷了。

古建國現在回想起來,很是慶幸自家當初在新房子建成後早早地就搬走了的,不然再在這筒子樓裏攪和,每天叫人家看著自家來來回回光自行車就兩輛,難免還會被小人嫉恨,再回頭有了害人之心可是不得了。

廠子裏現在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事發生,雖然他家原來住的那棟樓裏還好,但聽說別的樓裏,就有誰家因為過清明偷著給家裏過世的人燒紙了,被熟悉的鄰居給舉/報了的,現在人被停職審查,全家都搬離了家屬區,也不知是在哪裏過活。

他都不敢想象如果這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他會怎麽樣。尤其是自己收的那些個‘四舊’,但凡不是自己小心謹慎地從沒向外面露過,後來又全藏在女兒房間的儲藏室裏,要是被誰發現了其中一個,自家都別想再有好日子過了。還好現在住的離人群都遠了,無形中都減少了好些麻煩。

最初的那波風波過去,自家也都有了準備了,一般是不會有什麽事情了。加上這邊有獨立的院子,車子往院子裏一擱,大門一關,時間長了大家也不至於老盯著你家的兩輛自行車了。想想當初幹脆利落的搬家確實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了。

就在古明妍一家為著自家新添的自行車氣氛高漲的時候,古建國之前一直在托人辦的事情終於有了眉目了。

自打古明妍的舅媽周曉淳那邊接到消息說周老和林老要被下放到西北的勞/改/農場開始,古建國就開始上下活動了。

具體到底轉了多少個彎兒,找了多少人,許出去了多少好處,欠下了多少人情,這些都暫且不提。總歸是這事情有了個好的結果。

1967年10月,周季祥和林白兩位大學者在被下放到西北勞/改農場近兩個月後,因身體積勞成疾的原因,不便再在勞/改農場改造,被轉到安城下屬的古家村生產大隊,二人將在那裏繼續接受改造。

古家村生產隊也在古建國和老爺子的活動下主動接收了兩人,兩位老人也成為了第一批來古家村接受下放改造的知識分子。

古建國是在事情落定之後才告訴的寧榮臻和周曉淳的。

在白敬齡家裏,一起的還有周天宇。

聽到這個結果後的眾人都先是一愣,似乎是沒想到這樣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就這麽有了轉機。

要知道,周曉淳他們之前都做好了父母會一直待在勞/改農場裏的準備了,他們能做的。頂多就是離得近些,打點打點能送點東西進去,裏面的人有個什麽消息了,好叫自家人知道就已經是很好的了。

結果沒想到古建國就這麽不吭不哈的,真把兩位老人從農場裏給調到了古家村生產隊了。不用古建國自己說,光靠他們自己,都不難想得到這裏面得付出多少人情,說不得還要冒著可能被牽連上的風險。

周曉淳在楞過之後直接放聲哭了出來,邊哭邊跟古建國道謝,直說這下子父母能夠少受些罪了。

天知道她這段時間精神壓力有多大。明知道父母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委屈,但自己確無能為力。明面上她還不能表現出來,畢竟算是斷絕了關系的。她每天都用高強度的工作讓自己不去想起這些事情,但還是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象父母現在的境況,然後自己默默的流眼淚。

寧榮臻作為枕邊人,怎麽能不知道妻子的難過。每次在回家看過天宇那孩子之後,她回來都會低沉上一段時間,想的都是她的父母至親現在的日子,怎麽能不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