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5頁)

太子又道:“為何父皇不能照行《遷茂陵令》?”

霍不疑心道:為何?等陛下狠狠杖責你一頓,你就明白了。要是一頓杖責不夠,可以兩頓。不過,他還是耐心的緩緩說來——

“高皇帝一統天下前,天下已戰亂數百年。周天子治下,封君諸侯交相攻伐,無一刻停歇。後來始皇帝橫掃六合,一通征戰;可嘆沒消停幾日,群雄並起反抗暴秦,又是一通征戰;好容易項王滅秦,可恨分封諸侯不公,於是不久後高皇帝起兵反項,接著征戰;最後楚霸王烏江自刎,最初逐鹿天下的豪傑只剩不到一掌之數。建國後,高皇帝幾乎又將天下打了一遍,逐一剪除異姓諸王,呂後文帝休養生息,到景帝時將同姓諸王也收拾了一頓——至此,天下連年征戰,別說民眾苦矣,就是豪強世家也只剩兩口氣了……”

“你說這些作甚?”太子皺起眉頭。

霍不疑道:“我的意思是,這事也要怪陛下的不好。”

“子晟別胡說。”二駙馬緊張道。

霍不疑笑意溫和:“陛下太過英明神武,一統天下太快了。在一片廢墟中重建,其實比革新固有局面容易。武皇帝能施行《遷茂陵令》,一來他性情嚴苛酷烈,二來,當時的豪強大族遠沒有今日強大。說白了,戾帝篡位後天下大亂,亂的不夠久。這些世家豪族在兵亂中也只是傷筋動骨,並未毀損根基——可這是誅心之言呐,能去外頭說?”

太子沉默不言,二駙馬微微松口氣。

“我朝是繼前朝天下而來,一統天下固然快了許多,但也繼承了前朝的許多弊病。如樓家,梁家,袁家,耿家,哦,還有駙馬都尉的竇家……這些可不是陛下扶持起來的家族。相反,陛下立國,還得到了他們許多幫助。如袁家梁家,是領數郡之地來投陛下的。駙馬的伯父大人當年統領河西四郡,百姓安睦,兵強馬壯,人家可不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啊,然而還是誠心誠意的投了陛下。太子殿下,您讓陛下怎麽辦?”

“人家來投,難道陛下不納?這些年來,諸位大人兢兢業業,為陛下征戰經營,並無不妥,難道讓陛下提刀就殺?動輒逼死功臣,誅滅三族這種事,不是哪個皇帝都能做到的。至少,我們陛下做不到。”

太子想到了周亞夫,不由得暗嘆一聲。

二駙馬眼眶濕潤,真心誠意向霍不疑作揖:“子晟這番話,我這裏先謝過了!”擡起頭,他道,“功臣二字,說來好聽做來難。也不怪陛下和殿下心中顧慮,為了天下大治,度田勢在必行,可我等功勛之家子弟眾多,有時難免生出事故,阻礙了朝廷大計……”

“行了。”太子瞪向駙馬,“你是你,你家是你家。若不是為了避忌你那堂兄,你也不至於蟄伏至今,每日與二姊吟詩作曲,無所事事。”

二駙馬笑道:“其實吟詩作曲,悠閑度日,也是一份自在。”

“算了吧你!”太子沒好氣道,轉過頭,他略帶疑惑的看著霍不疑,“孤怎麽覺得,你今日十分……十分高興……?”

“哦,是麽。”霍不疑長眉軒挺,俊目如泓,雖不曾多說什麽,卻能明顯的讓人察覺他身上的明朗舒展。

二駙馬輕笑一聲,太子問他為何,他道:“殿下不知,前幾日啊,子晟托我打聽件事——徐郡太守萬松柏度田是否妥當?”

太子一時沒想起其中緣故,二駙馬提醒道:“萬太守與程校尉是結義兄弟。”

太子一愣,然後陰陽怪氣的哦了一聲。

霍不疑溫和道:“敢問都尉,萬太守情形如何。”

二駙馬笑道:“你放心,我仔細查問過了。萬太守與族親不睦,是以萬家族人也沒法仗勢欺人,隨縣萬家度田十分順暢。至於徐郡,萬太守有人馬有財帛,一不怕當地豪強威嚇,二不貪圖人家賄賂,是以徐郡度田也很順暢。”

霍不疑放了心,然後當場翻臉:“都尉大人真是可惱,當年你向我打聽二公主的起居習慣,我可從未告訴旁人。不想都尉大人轉頭就將我所托之事抖摟出去,也罷,我也得與陛下和殿下說道說道。殿下可知,當年陛下尚未賜婚,駙馬便與公主在園……”

“打住打住!”二駙馬急的臉紅脖子粗,“行行行,都是我的錯!你別說了,看在公主自小待你不薄的份上,看在上回……哦……”

他忽想起一事,“對了,我還沒與你算賬呢!殿下臣告訴你,三年前我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去邊城看這豎子,誰知他居然裝作不認識我!害我在營寨裏尋摸了一整日,還當自己找錯地方了呢!”

霍不疑笑道:“誰叫你穿戴的那麽金光閃閃,邊城苦寒,將士們最看不慣那些衣著鮮亮的世家子弟!”

太子終於繃不住,放聲大笑。笑罷,他斂容正色:“依子晟看來,父皇會如何處置地方豪族違抗度田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