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4頁)

毫無意外,除去彼時讀書在外的程三叔,全家只有蕭夫人知道程太公在說什麽;也因此,原本預備給新生女孩的名字‘程嫋’就成了乳名。

“兄長們何時回家呢?”程少商笑眯眯的接受了新名字,毫不可惜的棄了俞父起的名字。

“小女公子勿急,實則後頭還有好些車馬部曲另一些雜物,要幾位公子照看,夫人和大人趕著先回來的。”青蓯夫人道。

程少商聽見‘雜物’兩字笑了下,心領神會;同時又有些奇怪,為何程始這一房的人都愛叫自己‘小女公子’,明明自己是這一房的獨女,但若要將程家三房都加起來,那三叔母還生有更小的女孩呢。

……

程少商的身體漸漸好了,就是日子無趣的快淡出鳥來了,她不免帶著希冀的口氣日日問一句“董家之事如何了”。

阿苧倒也不瞞著少商,可她實在沒有八卦的天分,回答只有“大人不肯”以及“大人還是不肯”二選其一,偶爾超水平發揮一下,也不過是“大人無論如何都不肯”。

與忠厚寡言的阿苧不同,在旁服侍的蓮房頗有計較,她是程始部曲之女,自小照料家中一大堆弟妹,看小女公子兩眼放光卻心不甘願的被困在屋中,心中便有了計較。此後數日,蓮房時不時與程少商講些外頭聽來看來的‘好戲’。

巧菓看了不解,私下問道:“青蓯夫人當初教導咱們要少說多聽多做,阿姊你總把外頭的事說來給娘子聽,怎麽成呀?”

蓮房笑道:“娘子與主母尚且十年未見,如何會親近咱們;我們二人將來一定是要跟著娘子的,娘子如若不信重咱們不親近咱們,豈不枉費了青蓯夫人的一番教導。何況,我說的這些事原本就是闔府盡知的,教娘子解解悶罷了,有何要緊。”

巧菓聽了,忙謝蓮房指點。

未幾日阿苧便發覺了蓮房傳嘴,原想呵斥一番,誰知蓮房卻笑眯眯的辯解:“搬弄口舌是將無影的事兒編造出來,歪曲以邀得主家歡心,可奴說的並無半點虛假。”

看阿苧神色依舊不滿,她接著道:“青蓯夫人常誇咱們女君明理能幹不輸男子,說女君六七歲起就幫著掌管家事,難道咱們要將小女公子一輩子捂在被籠裏,不叫她知道外頭風雨?倘若我說不對,您打罵我就是了。不論好壞都叫女公子知道些,方能學著分辨不是?”

阿苧看了蓮房半晌,心道:這話雖不錯,不過這婢女未免不夠穩重。

但又想著叫小女公子知道些長輩恩怨也好,免得她惦記十年養育之情而疏遠了親爹娘;此後她便不再言語,只暗中注意。

蓮房的口才與阿苧天差地別,講起傳聞來聲情並茂,程少商這才覺得日子有了些滋味。

原來那日程家母子不歡而散後,程母罵罵咧咧說要自己掏錢給董舅父去打點,可惜錢箱子空了一半,沒盼見效用,倒盼見坐著囚車的董舅父被押送到了,姐弟倆抱頭痛哭。據跟著一道去的仆婦們說,董舅爺憔悴狼狽的不行。

程母又找兒子鬧了幾場,依舊無用後便祭出‘絕食’這一終極絕招,據說前朝幾位太後就常用這招數來對付皇帝兒子。可惜程母當初過苦日子時早就餓怕了,這些年來無肉不歡,這才餓了兩頓就抵受不住。據庖廚上的仆婦們說,程母復食後的頭一頓就吃了一只熏雞半只燒鵝兩只醬漬蹄髈三大碗麥飯,為著消食還找了一回醫工開藥。

程母這邊折騰著,而董家情勢卻更加不妙了,董外弟也被拘了,董家在外頭的田莊和鋪子已然被封查起來。倒是董呂氏表現上佳,為了表示不能叫程母‘孤身奮戰’,她一氣賣掉了董外弟屋裏二十來個婢妾,湊了好大一筆錢給程母‘周轉’,程母頓時覺得這真是百世修來的好侄婦。

最近的消息是,這些日子董舅母日日都要來哭上一陣,這日程母飯後飲了兩盞酒,酒壯人膽,直接操了把裁布小刀再次去威逼兒子,言道如若兒子不肯相救,自己就死給他看,然後再去告忤逆——程少商深覺這個順序有問題。

程始不堪甚擾,隨口道:也不是沒法子救董舅父,就是兒自去頂了這罪名,就說董舅父盜竊都是奉了兒的命。然後兒去殺頭換回董舅父,咱家被抄家換回董家,阿母你看如何?

程母當即就啞了,她雖然疼弟弟,但也絕沒想過拿兒子卻換弟弟;誰知一旁的董舅母倒得了啟發,脫口而出‘外甥是大官,便是犯了罪過也不會如何的,頂多罰錢了事,不如叫外甥去認了這罪?!’話一說出,程家母子全都氣得臉色煞白。

旁人更會想,幸虧董家無能,連獄司都進不去,見不著董舅父,不然串通一番,怕是董舅父真會攀誣程家也說不定。

程始當即大發雷霆,也不管有沒有人聽見,沖著立在廳堂中的程母大喊:“成!百善孝為先,只要阿母吩咐一聲,我這就北軍獄出首自告!以後阿母就隨著二弟三弟過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