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瓊林宴(第4/4頁)

趙九福見他掛心,反倒是有意無意的跟他說起瓊林宴的事情來,無非是說裏頭的風景如何如何,禦膳又是多麽的美味,皇帝皇子們又有多少威儀。

趙老四聽的津津有味,還打算記下來背出來,到時候回到陳家村也好說給其他人聽,這見過皇帝吃過禦膳,還能被皇帝誇獎的人,整個戴河鎮估計也就他家弟弟一個。

趙九福一開始不知道他的打算,有一日趙老四忽然抓耳撓腮的來問他瓊林宴上一道菜色,他問了一句才明白過來。

趙九福哭笑不得,索性就趁著還有時間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寫了下來,他自來是報喜不報憂的,寫的都是京城裏頭好的事情,這樣的信件被人截住也沒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對皇帝忠心萬分,不然哪能寫出這樣的來。

原本殿試結束之後趙老四就打算啟程回鄉,但他一打聽才知道並不是考中了狀元就能進翰林院的,在殿試之後趙九福還得參加朝考,然後按照成績,結合殿試的名次,再分別授翰林院庶吉士、主事、中書、知縣等官職。

瓊林宴結束之後,趙九福就接到通知朝考就放在半個月之後,這時間不長不短,趙老四猶豫了幾天還是決定留下來陪著。

一來是左右也在這邊待了這麽長的時間,他雖然想家想老婆孩子想的厲害,卻並不急著回去;二來也是顧行之說過,趙九福是狀元郎,一般不出意外都是要進翰林院的。

這邊的宅子是顧家的宅子,雖說院子不大但是價值不菲,趙九福之前借住趕考自然可以,但是一直這麽住下去卻有幾分不妥當。

趙九福跟自家四哥說過打算,等朝考之後確定了官職,若是能進翰林院的話便去租一個房子,朝廷有專門租賃給官員的宅子,物廉價美不說也安全。

這些種種的事情趙老四不放心青竹一個人去做,又覺得自家弟弟親自出面的話丟份,所以左思右想之下他琢磨著還是得留下來置辦好。

一切都弄好之後再離開京城他也能安心,到時候回到老家面對老父老母也能說道,而不是一問三不知,反倒是讓家裏頭擔心。

趙九福一聽趙老四的打算就沒有再勸,兩人將家裏頭帶過來的銀兩盤點了一遍,之前趙九福出門的時候,老趙頭和老陳氏恨不得讓他把所有的銀子都帶上,生怕他花用不夠。

但實際上趙九福花費有限,孫家是不肯要他的船資的,到了京城有老師在,連租房的費用也不需要,也就是京城吃喝都貴一些。

前前後後加起來,趙九福三個人花用的居然不超過十兩,趙老四都忍不住說了一句:“咱家阿福委屈了,一路上都不敢大吃大喝,生怕多用了銀子。”

趙九福真沒有這個意思,一路做來他自問該吃吃該喝喝,但他沒有去大酒樓的習慣,覺得街邊的餛飩湯也不錯,這才陰差陽錯省下了不少錢。

最後一盤點,趙九福身上居然還有近三百兩的銀子,其中二百兩是老趙頭和老陳氏給的,這其中有他每年蜜餞生意的分成,也有不少人送過來的銀兩。

而另外的一百兩卻是幾個哥哥的心意,趙九福出門的時候也收下了,他若是執意不肯要的話反倒是與幾位哥哥都生疏了。

這麽一盤點,趙老四倒是有了另外的心思,低聲說道:“這銀錢不多不少,若是買一個小宅子說不定也夠了,阿福,你若是進了翰林院的話至少也得在京城留三年,到時候娶妻生子住朝廷租賃的房子也不大好,不如哥哥幫你看一看有沒有合適的屋子。”

趙九福一聽覺得也有道理,京城的房子總不會貶值,不過這合適的地方難找,再有一個價格也不好談,他想了想便說道:“咱們還得留下一百兩作為日常花用,將來的俸祿不提,手邊也得留一下銀子以備不時之需。”

趙老四也這麽想,兩人說定了這事兒,趙九福就被推著去看書了,雖說殿試結束了,這不是後頭還有朝考嗎,趙老四可不想讓他自己處理庶務。

趙九福進了屋子,這才有時間再去看系統提示,他手指磨蹭了一下,想到抽獎的巨大數據忍不住有些心驚肉跳,又是期待又是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