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瓊林宴(第3/4頁)

這時候旁邊的探花郎謝雲坤也站起身來,接著說道:“趙進士說的有理,貪贓枉法以權謀私之人固然該死,但那些屍位素餐之人也十分可惡。”

就是蘇二虎傳臚也跟著說道:“可不是嗎,若是一個人只會讀書,滿口的之乎者也倫理道德,那還不如去當一個夫子,或者去寫書論著也成,但他偏偏還要去做官,那就是看不清自己,還害了無數治下的百姓。”

倒也不是所有考生都站在趙九福這邊的,大部分人也覺得這般治下不好,但若是一個官員兩袖清風不貪不腐,那麽在他們看來似乎就是苦勞了。

這般眾進士紛紛發言,在皇帝的頻頻點頭之中幾乎要掏空平生所學,旁征博引、引經據典不說,慢慢的不局限於大皇子的題目,開始訴說大周朝當今現狀,或者有稱贊之聲,或者有譴責之事,甚至也有人以為自己揣測到了聖意,直接諷刺起當今朝廷冗官冗員,皆是屍位素餐之輩,偏偏卻說不到點子上只是揪著皮毛批判。

不得不說這樣的場景在朝堂上是幾乎看不到的,也正因為這些士子剛剛才變成進士,連官員都還不是,才會在皇帝的三言兩語激勵之下血脈噴張,不管不顧的就開始說。

等他們當官之後,便知道即使皇帝說了不以言論罪,也不能真的暢所欲言,在皇帝面前有所保存,那是為自己,為家人留了後路。

趙九福說完之後卻有些沉默,與周圍臉紅耳赤的進士們格格不入,若是仔細看的話不難發現,就連一開始比較激動的白靜軒也已經冷靜下來。

如今還在滔滔不絕長篇大論的,不是家世普通不知道進退,便是本人缺了一根筋,沒看見皇帝雖然頻頻頷首似乎很贊同,眼中的笑意卻已經一點點消失了。

“諸位士子都言之有理,想必以後在朝為官,定能體恤百姓,做有用之官。”皇帝最後說道,又坐了一會兒才施施然離開了。

皇帝已走,但是這瓊林宴卻還未完全結束,因為他身後的三個皇子留了下來。

皇帝一走,大皇子只是舉杯敬了在座的進士們幾杯,他說話客客氣氣,對著他們卻有幾分疏離,看起來似乎是無心朝政一般,不過想來也是,這位皇帝在潛龍階段唯一活下來的皇子,身體一直不好,這時候再使勁摻和那才是自己找死。

相比起大皇子來,二皇子便活躍許多,皇帝走後不久他就站起身來,竟是一個一個走到下頭與進士們說話。

趙九福作為狀元自然首當其沖,他便看到這位年紀不大的二皇子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笑著說道:“趙大人文思敏捷,讓本皇子好生佩服。”

趙九福心中覺得這位二皇子不免太急切了一些,畢竟他長兄還在那邊坐著呢,他的一舉一動也會傳到皇帝的耳中,皇帝現在可還是年輕力壯,這位表現的這麽積極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不過他臉上可不敢露出分毫來。

越是這樣的皇子越是應該小心謹慎的對待,就算他不打算立刻投靠,但直接明白的得罪一位受寵的皇子也是十分不明智的行為。

二皇子的年紀不大,個子也不高,趙九福不得不彎腰弓背的跟他說話,一番話聊下來他沒覺得二皇子有什麽魅力,光覺得自己腰酸背痛了。

等瓊林宴徹底結束的時候,趙九福忍不住有一種松了口氣的感覺,他看了看自己的席案果然許多東西動也沒動,光喝了一肚子的水酒。

再好吃的東西在這樣的環境下,估計也沒有人能夠安心享受,趙九福心中微微吐了口氣,原本對禦宴的期待值降到了最低,這樣的飯經常吃的話傷胃。

在瓊林苑門口看見趙老四和青竹站在車架旁的時候,趙九福忽然覺得沒有那麽累了,方才那種從心底升起來的疲倦一掃而空。

這輩子他並不是獨自一個人,即使負重前行,若是背負的是家人的命運的話也值得繼續,他希望自己能夠有一雙羽翼,庇護住自己最愛的家人,讓他們能夠幸福安樂。

趙老四見他出來連忙迎了上來,笑著說道:“得虧我還在,青竹這小子老鼠膽子,出門在外多問一句都不肯。”

趙九福看了看一臉緊張的青竹,心想著他自己還未能適應跟這些人相處,就更別提出身更差還未讀過書的青竹了,反倒是笑著安慰道:“膽小也有膽小的好處,至少不會壞事。”

趙老四一聽覺得也是,趙九福拍一下青竹的腦袋,跳上馬車說道:“四哥,你放心吧,我會慢慢教青竹的,這孩子有許多缺點,但勝在為人實誠,對我也是忠心耿耿。”

趙老四也覺得青竹這個優點很重要,不過也就有些操心自己回去之後,趙九福會不會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畢竟老師是老師,趙九福總不可能住到顧家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