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嫁的千金1(第3/6頁)

就這樣,在徐惠的堅持下,也算當地富戶的徐家和陳有生結了親。徐老爺嫌棄女婿貧困,又怨女兒執拗,嫁妝也沒給。徐惠只穿了母親給準備的一身紅嫁衣,戴了幾件簡單的配飾,被一頂轎子接進了陳有生臨時租住的小院子。陳有生這邊也就簡單擺了幾桌,宴請鄰居。

因為徐老爺惱怒,徐家幾個鋪子的掌櫃夥計都不敢來喝喜酒,那場面實在有些冷清。

徐家那邊也沒有知會親朋好友,是因為徐老爺還想著,女兒受不了貧困,自然回頭來求父親,解除婚事回家來,到時候另外安排婚事就是了。

哪裏知道,福窩裏長大的徐惠居然能受得了窮困日子,寧願自家節衣縮食,也要幫助夫君。沒有體面的婚禮,沒關系,夫君說了,省下錢做本錢,日後好做生意去。沒有下人使喚,沒關系,自家操持起來,雖說勞苦了些,但有夫君疼惜,也是甜蜜的。

徐家老爺鐵了心的不贊成這門婚事,但拗不過女兒。徐惠那時候絕食,還說非陳有生不嫁人,徐老爺也是很寒心。他拿自家女兒無法,就把陳有生從鋪子裏攆了,斷了他的生計。

徐惠從養尊處優的大家小姐,變成了事事操勞的小婦人,從一開始燒飯燒糊到後來能做出一桌席面來待客,這期間的艱苦自不必說。

那些閨閣時候的琴棋書畫,風雅之物都暫時收起了,一天到晚,種種操勞。先前彈琴作畫的一雙纖纖玉指,現在是繡花縫衣、燒火做飯,老繭也磨了出來。

好在徐夫人偷偷來看望,還塞了些銀兩給女兒,兄長徐大郎也時時接濟些吃食用度,倒還不至於捉襟見肘。

只是徐老爺知道了家人暗度陳倉,便大發雷霆,不許再接濟,還放話出去,不許全城的商戶雇傭陳有生做夥計。

不過,這倒沒難道陳女婿,人家拿著本錢到外地進貨去,做起了行商,雖然辛苦些,但是往來生意也做得不錯。沒過兩年,就成了本地和外地之間一個重要的供貨商,也算是站穩了腳跟。

當陳有生買了第一支金釵給娘子插在發間,說道,“當年慚愧,讓娘子典當了釵環,與我做了本錢。如今總算是苦盡甘來,日後這樣的金釵,有的是。”

夫君知恩圖報,徐惠歡喜無限,更讓她高興的是,父親見陳有生是個有出息的,也準許女兒女婿上門了,算是正式承認了陳有生這個女婿的身份。

而且,陳有生也沒有因為老丈人當年瞧不起而置氣,依舊是溫文有禮的模樣,和嶽父,和大舅子關系都很好,也時常帶些稀罕物件回來討好嶽父母,直說自己沒有長輩,以後會把嶽父母當親生父母孝順。

因為這句話,徐老爺和夫人給女兒補了厚厚的嫁妝,還送了配房下人過去。徐惠把這些東西都交給丈夫,讓他擴大生意,陳有生感動得眼紅,夫妻兩個情分比新婚時還濃。

只是美中不足,徐惠一直沒有身孕,起初是以為操勞之故,後來,家裏殷實了,也買得起大房子,也雇得起下人了,徐惠還是沒有懷孕。

看大夫、吃藥、求神拜服,都沒用,這下,徐家人著急了。

徐老爺心下有愧,覺得是自己執拗,讓女兒受苦虧了身子,徐夫人和徐大郎也是四處打聽,哪裏有名醫偏方。

倒是陳有生,不急不忙,“阿惠還年輕,子嗣自然會有的。”

陳家只剩了陳有生一個,徐惠在數年無子後,因愧疚,給丈夫買了個通房丫頭,還惹得丈夫好一頓生氣,說她自家壞了夫妻情分。還是徐惠千求萬懇,最後搬出陳家祖宗,和死去的公婆,陳有生才勉強進了通房丫頭的房。

好在丫頭一舉得男,總算不負徐惠一片苦心。通房丫頭被擡作姨娘,自己帶著兒子,安分守己,日子倒是平靜。

又過了幾年,徐家父子到外地進貨,被強盜殺害。噩耗傳來,徐惠痛哭不已,徐母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徐惠痛哭昏厥,醒來後,便渾渾噩噩,還是女婿陳有生主持辦了喪事,徐家的產業也就落到了徐惠的手上。

只是徐惠不善經營,又思念死去的家人,懶得管俗物,就將徐家的財物盡托給丈夫照管。陳有生見妻子過度傷心,不想她睹物思人,便將徐家的老宅子賣了。又因為陳有生的新商鋪在外地,他就帶著徐惠離開,在外地重新買了大宅子。

徐惠為父母服喪,守孝三年。依著當地的習俗,守孝期間不能同房,徐惠便自己搬離了主院,從此與丈夫分房睡,哪裏知道,從此夫妻再沒住在一起過。

陳有生服完了女婿的一年孝期,就往後院添了新人。說起來,也不是他自己看上的,是生意上的朋友非要硬塞的,不要就是不給人家面子,陳有生無奈地跟妻子提起。

徐惠心下惻然,但面上還要做出大度的樣子,而且自己思念家人過度,身體有些不大好,確實沒精神照顧丈夫,也沒精神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