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暗不宜近嬪妃,太子不宜離左右(第2/3頁)

“我知道的,你放心去鳳陽祭陵,莫要被人抓住不孝的把柄,往東宮潑臟水。”

阿雷鋪開案頭上的白紙,把算籌、圓規、尺度等等東西一一取出來,開始畫圖紙,“我打算送給肚子裏孩子一份禮物,閉關做事,孫良娣打擾不到我。”

朱瞻基的顧慮,阿雷都知道,幹脆井水不犯河水。

朱瞻基往炭盆裏添炭,然後靜靜的看著阿雷畫圖,阿雷只要提起筆,就會到忘我之境,根本覺察不到朱瞻基何時離開。

朱瞻基在鳳陽祭陵、阿雷在南京舊宮做圖、胡善圍拿著孫良娣獻的名冊布置人手,洪熙帝在北京實行新政,新政以休養生息為主,鼓勵農商,削減江南賦稅,司法上廢除了洪武朝和永樂朝嚴苛,以寬容為主,無論朝廷還是民間,洪熙帝名聲和威望都頗高,都贊之為“仁”。

洪熙帝有監國的基礎,政治手段老練,且民心所向,因而漢王和趙王心下不服,卻也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東宮太子奉旨出京,舉家去南京舊宮。洪熙帝能夠瞞過群臣,瞞不過和他過招半輩子的漢王和趙王兩個親弟弟。

兩個藩王都猜出洪熙帝和東宮有矛盾,一顆死心再次被激活了,想要從洪熙帝和東宮之爭中漁翁得利,兩人聯手,暗中招兵買馬,伺機撿漏。

除了東宮,洪熙帝還拉起了清單,清算當年他當太子時要廢太子的骨幹們,比如妹妹安成長公主和駙馬西寧侯宋琥,當年安成公主是支持漢王的,宋琥也是如此,洪熙帝念及安成公主也是仁孝皇後生的,一母同胞,不對妹妹下手,可是駙馬就不同了,是外人。

何況西寧侯掌握重兵,世代負責大明北方的國防,洪熙帝擔心宋琥和漢王勾結,威脅皇權。

洪熙帝下旨,奪了宋琥的西寧侯爵位,還削了其駙馬的俸祿,把爵位給了宋琥的弟弟宋瑛——也是妹妹鹹寧長公主的駙馬。

鹹寧長公主當年是支持太子大哥的。洪熙帝以紀律委員的細致,一直拿著小本本記錄誰對他好,對他不好,當了皇帝,手握皇權,幾乎可以為所欲為,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的感覺實在太爽了!

洪熙帝在京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用皇權實現私人恩怨和政治抱負的雙重滿足,隱忍二十一年都是值得的。

但是,太子朱瞻基並非牢牢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之下,還是有臣子看出東宮遠離京城的隱患,直言上奏。

洪熙元年,正月,洪熙帝在大年初一大朝會上正式啟用了“洪熙”的年號,終於徹底走出了被“永樂”支配的痛苦。

真是揚眉吐氣啊。

春暖花開,洪熙帝春風得意,渡過了此生最完美的一個春天,然而,到了五月,太子去鳳陽、南京皇陵和孝陵都祭拜完畢了,大功告成,洪熙帝還是遲遲沒有召太子回京。

群臣們又不是傻子,琢磨出異樣來,太子是國儲,是備胎,就是防止皇帝突然駕崩而無縫隙銜接,避免國家動蕩而設置的,現在好了,國儲被支到千裏之外的南京,那麽國儲意義何在?

時機已到。

在京城留守的沐春乘機把洪熙帝暴飲暴食、寵愛郭貴妃、偏寵滕王、冷落太子的“謠言”散播全城。

很多人都相信了,因為郭貴妃的親弟弟郭玹承襲了武定侯的爵位是鐵定的事實,張皇後的娘家卻依然是彭城伯的伯爵,堂堂大明皇後,娘家爵位居然比貴妃娘家爵位還低一等,明顯是寵妾滅妻啊!

哪怕為了張皇後的顏面,封張皇後弟弟一個一次性的承恩侯爵位遮遮羞也可以的,可是無論朝臣如何上奏,洪熙帝就是不肯給張家封侯爵。

而且,洪熙帝這大半年胖的也很明顯,下巴的肉都快垂到鎖骨上了,扶他走路的太監,也從兩人變成四個人。

一樁樁事實擺在面前,“謠言”變成了真相,無論錦衣衛和東廠如何辟謠,捉拿傳謠之人,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謠言。

群臣們坐不住了,以耿直聞名的監察禦史李時勉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李時勉,永樂二年的二榜進士,選入翰林院,當了庶吉士,畢業後在翰林院當侍讀學士,因其學問高,品德好,被選去給皇太孫朱瞻基當了講經師傅。

永樂十九年,剛剛建好的北京新皇宮奉天殿乾清宮三大殿遭遇雷擊火災,李時勉認為這是天災示警,請求太宗皇帝不要遷都,回南京去,太宗皇帝暴怒,奪了李時勉的官職,下了大獄。

洪熙帝登基後,老師楊榮入了內閣,成為內閣大臣,楊榮把李時勉從監獄裏撈出來,恢復官職,並且把勇敢勸諫、不畏權貴的他安排到了專業對口的位置——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是有kpi標準的,每天必須且只能啟奏一件事,並提供建議。

李時勉到底是太子朱瞻基的老師,豈能坐視太子遠離京城,一直在南京坐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