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名利的囚徒(第3/7頁)

永樂帝聽了,心生不悅,覺得那句“像她姐姐一樣心狠手辣”聽起來很刺耳,他曉得安王說的是代王妃徐氏,但是仁孝皇後也是安王妃的親姐姐啊。

仁孝皇後死的太早,是永樂帝心中永遠的白月光,如今葬在北京長陵,也是取“長相思,摧心肝”之故。

永樂帝到了暮年,本就多疑,覺得安王指桑罵槐,話裏有話。他一生只愛仁孝皇後,也只要仁孝皇後生的孩子。庶出的孩子,嫡庶相爭,家門禍起蕭墻,這種禍根,不要也罷。

何況,安王是上一輩的親王,但到了這一代,無論東宮還是漢王等親王,全都是仁孝徐皇後所生,從血脈上就更親小姨安王妃,而非安王。

所以,沒有人同情安王,都站在安王妃這邊。

永樂帝把安王訓了一頓,還要他去奉先殿跪祖宗。至於那女子和兩個私生子,被以混淆皇室血統、挑唆安王和王妃夫妻不和的罪名抓進了宗人府,遠遠打發到遼東圈禁起來,終身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安王被王妃打了一頓,跪了一天一夜祖宗,傷口感染,腦子都燒糊塗了,回到王府,發現小妾兒子都不見了,傷心欲絕,發了瘋似的逼安王妃把他的妻兒交出來,兩夫妻又開始打架,被錦衣衛拉開了。

生病的安王被隔離,當晚就不太好,後來纏綿病榻半年,就這麽薨了。

安王妃哭了一場,又笑了一場,又大哭一場,就此放下。永樂帝和她商量在宗室裏選一子過繼的事情,安王妃冷冷道:“人都死了,何必在意一個香火的虛名。更何況,少一個親王,大明就少一份養親王的開支,這些銀子留著修運河或者變成軍糧多好,安王這爵位,從此……除了吧。”

永樂帝一聽,確實是這個理,少養一個親王,子子孫孫算起來,至少能省下半條修大運河的錢呐,遂除安王之爵,安王妃成了太妃,在安王府痛痛快快過日子,頤養天年,過世之後,宗人府才收回王府。

因兩個弟弟的悲劇婚姻,永樂帝越發覺得親爹高祖皇帝真是高瞻遠矚,創立了“選秀畎畝,聯姻民間”的選秀基本規則,將來能省多少心啊!在皇家,媳婦的母族太過強大,便容易生事,不太平。

永樂帝遂要胡善圍照葫蘆畫瓢,按照當年的規矩來選秀,嚴格控制秀女的出身。

這是大明第二次大型民間選秀,時隔二十年了,如今東宮的太子妃張氏還有郭良娣都是從第一次選秀中脫穎而出的,東宮風雨搖擺卻總是屹立不倒,這兩位賢內助功不可沒。

從目前的東宮和睦的狀況,還有聰明的大孫子朱瞻基來看,胡尚宮主持的是成功的選秀、是勝利的選秀,是團結的選秀。

除了最重視的皇太孫之外,還要解決藩王府皇孫們的婚姻大事。

藩王府,尤其是要繼承爵位的嫡長孫,從出身選名字、入皇室玉碟,到結婚生子等等,都需要主管皇室成員的宗人府決定,藩王府沒有資格給自己挑選兒媳婦和孫媳婦,永樂帝本身就是藩王出身,上位後削減藩王權力,對於未來的藩王妃們,他當然希望地位越低越好,越老實越好,不能助長藩王府的實力。

永樂帝很重視這次選秀,特意囑咐胡善圍從嚴把關,選出好女子,出身低,但智商品行不能低。

胡善圍頓時覺得任務艱巨,顏值和智商可以在層層選秀裏看出來,可是品行這種東西,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看透,何況人是會變的,從出身平民的青蔥少女到身居高位的王妃,地位的變化,權力的誘惑,最最考驗人的品行。

所以品行基本無法考量。就像六百年後的選秀節目一樣,“秀女”們最初靠顏值和智慧層層過關,誰都想呈現給觀眾好的一面,為此各自立了各種人設,有的人設很快會崩塌,有的能夠堅持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

胡善圍緊鑼密鼓的忙選秀。真正的兩個當事人聽到消息後卻無一人表現出驚喜或羞澀等等即將成為新郎的標準表情。

首先知道消息的是皇太孫朱瞻基。他母親皇太孫妃張氏就是選秀出身,自然對選秀格外關注,她雖沒有權力親自挑選兒媳婦,但是她可以按照兒子的喜好,剔除兒子不喜歡的,把喜歡的類型盡量留下來啊。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兒子喜歡什麽樣的女孩子?

太子妃想了半天,發現自己親生的三子一女中,她唯獨對大兒子一無所知。

是的,真的一無所知,別說喜歡的姑娘了,就連兒子喜歡吃什麽她都不知道。

長子從來不在她面前露出真性情,總是盡力去扮演一個完美的兒子,去照顧她的情緒。

因瘸子丈夫地位總是岌岌可危,張氏也跟著當縮頭烏龜,她的手從來不敢伸出東宮以外的地方,瘸子太子還暗戳戳的收買了小太監王振當耳目,安插在皇太孫宮(雖然已經被朱瞻基看穿並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