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生命潦草,我不彎腰(第3/3頁)

這一次,漢王似乎開了竅,他不再留戀京城的權柄,跪地苦求永樂帝,毛遂自薦,要擔任護送母親孝慈皇後梓宮北上天壽山安葬之職。

其實永樂帝本想要皇太孫親自護送梓宮北上的,這是一筆無形的政治資本,在孝道上加分。

但是,永樂帝看著二兒子漢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傷心欲絕,喪母之痛和喪祖母之痛不一樣的。

漢王比太子哭得聲音更大,更傷心,嗓子都要嚎啞了,最後幹脆暈倒在母親梓宮前,情真意切。

永樂帝畢竟是個父親,看著哭暈過去的兒子,他心軟了,心想漢王定是改了過去的性子,慢慢回轉,不再總是中傷東宮了。

永樂帝決定給二兒子一個機會,當爹要一碗水端平,既然封了東宮朱瞻基為皇太孫,那麽護送仁孝皇後北上下葬的重任就要交給漢王。

漢王動身之前的前夜,永樂帝在柔儀殿用小楷抄寫《般若波羅蜜心經》:

“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落款是“永樂十一年夫棣為亡妻仁孝皇後抄心經一卷”。

永樂帝一共抄了兩份。

明天,漢王朱高煦就要把停在這裏六年的仁孝皇後的梓宮送到北平天壽山安葬了。

永樂皇帝朱棣在殿裏抄了兩卷《心經》,然後他將懷裏一把仁孝皇後用過的梳子拿出來,細密的梳齒留住了皇後幾根頭發,他一直帶在身邊。

永樂皇帝小心翼翼把一根根纏繞在梳齒上的頭發繞出來,整理成一小束,然後剪斷了自己的一縷頭發,和亡妻的頭發編織在一起,分為兩束,分別卷進兩張《心經》中。

之後,用金線將書劄捆好,像是給裏頭交織的頭發蓋上第二層棉被,小心翼翼的呵護著。

書案上有兩個雙胞胎似的,金光燦燦,出自同一個模子,同一個工匠之手的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永樂皇帝打開底座,將兩份金線纏束的書劄分別塞進佛像的空心裏,蓋上底座。

仁孝皇後的梓宮下葬天壽山,從此以後,只有這兩尊佛像裏藏著的一縷頭發陪著永樂皇帝度過余生了。

永樂帝守著亡妻的梓宮,枯坐一整晚,都不曾合眼。

早上,漢王迎仁孝皇後梓宮出宮,太子,皇太孫皆一路哭送到城外的龍江驛渡口,目送梓宮擡到船上。

奉天殿,一夜鬢發蒼白的永樂帝把禮部尚書叫來,吩咐道:“朕百年之後,與仁孝皇後合葬天壽山皇陵,此陵就取名為長陵。”

長陵,長相思之意也。

長相思,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