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春雷震震(第3/4頁)

墨水在皚皚白雪裏暈開,乍看上去像是一幅黑白水墨畫,三個熊孩子身上沾滿了墨汁,在雪地裏摸爬滾打,就像三支毛筆,信筆書寫塗畫,鬼斧神工的形成一幅嬉雪圖。

永樂六年初春,始於堆雪兔子,終於打雪仗,也是三人童年的終結,他們從赤子之心的童年邁入了充滿各種煩惱和悸動的少年時代。

這一年,張淑妃代掌後宮大權的手段從青澀走向成熟,到得心應手,胡善圍從她身上經常能看到端敬貴妃的影子。

後宮,張淑妃地位漸漸鞏固,打理的井井有條,韓國女團在權賢妃的帶領下,也都溫順聽話,後宮穩定。

後宮風平浪靜,胡善圍的日子才開始好過,每天打卡上下班,節假日沐休,和沐春阿雷享天倫之樂,他們這一家人難得又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前朝,企鵝太子每天晃晃悠悠,風雨無阻的上朝,文武百官從剛開始的看不慣,漸漸習以為常,接受了太子是個殘疾的現實。

#今天瘸子太子被廢了嗎#這個話題剛開始還能天天上熱搜,後來漸漸涼了。

因兩個支持自己的公主抄《內訓》抄到三更半夜才止,漢王意識到從身體殘疾這個方面是無法撼動太子地位的,還會引起反噬,他必須想辦法從其他方面下手。

於是,漢王決定先養精蓄銳,等待下一個時機,反正朝中武將大多都是支持他的,他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永樂六年七月,仁孝皇後小祥(去世一周年),永樂帝素服犀帶,罷朝三日,京城停音樂、屠宰七日,文武百官在西角門行奉慰禮。

同月,位於京城秦淮河附近的古刹建初寺夜間突發大火,火光幾乎照亮京城,永樂帝居然親自去了大火現場,坐鎮指揮撲火,然而這座建於三國時期的東吳古刹還是葬身火海之中。

天亮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從一座佛塔地洞挖出一副已經燒得炭化的的棺材,“皇上,碩妃娘娘的神位已經燒沒了,只搶救出棺槨。”

碩妃是永樂帝的生母,但是永樂帝為了名正言順登基,篡改了史書,把太子,秦王,晉王,他自己,還有弟弟周王都寫為孝慈馬皇後嫡出親生的。

為了掩人耳目,碩妃的神位棺槨都秘密從附葬孝陵裏取出來,供奉在京城歷史最為悠久的建初寺。

永樂帝跪在母妃的棺槨旁邊,撫棺大哭,“母親,兒子不孝,不能認您,不能給您追封皇後,建初寺千年古刹,都遭遇天譴火災,毀於一旦。”

“母親,兒子實在沒有辦法,為了江山社稷,兒子心再痛,也不能認您,兒子會在此處重建大報恩寺,修九層琉璃塔,要道衍禪師去尋訪名僧舍利、佛頂真骨,為母親陪葬此處,以報母親生恩,求母親原諒兒子。”

永樂帝要剛剛下西洋回來的太監鄭和,還有道衍禪師等人主持修建大報恩寺,因耗資巨大,便以“紀念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後”為理由,好方便向戶部要錢,反正碩妃的秘密是一定要捂住的。

一年又一年,很快到了永樂七年,剛剛開春,經過長達一年半的選址,永樂帝宣布妻子仁孝徐皇後的墓地在北平昌平線天壽山。

這個決定一出,群臣嘩然:京城在南方,怎麽皇後要葬在北方去?

永樂帝不緊不慢拋出第二個雷,“不遠啊,這樣挺好,反正朕決定遷都北平,南京的皇宮年年地陷積水,快不能住了,整天拆東墻補西墻,成何體統?朕要在北平重新建一座皇宮。”

群臣大叫:“萬萬不可啊!北平路途遙遠,道路不暢,在那裏建一座新都城,運輸物資就各種不便。”

永樂帝拋出第三個雷:“哦,那就疏通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於國於民都有利。”

“修運河耗費民力財力啊!”群臣快要被炸瘋了,“皇上,北平靠近西北邊境,蒙古年年犯邊,不安全,若在北平建都,豈不是將京師暴露在危險之中?”

永樂帝輕描淡寫,拋出第四個雷,“天子守國門,歷朝歷代,偏安南方的朝代豈能長久?要有危機感啊各位。所以,朕決定親征,以攻為守,這樣你們為仁孝皇後修陵墓、疏通大運河還有修建新都城就有了保護,不用擔心被蒙古擾邊了。”

還有親征?

沖擊實在太大,群臣腦子都短路休克了。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人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雖相隔三百多年,基建狂魔永樂帝和魯迅對人性把握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下子要遷都、修大運河,親征,一拳又一拳,把群臣打懵了,毫無還手之力,過了好一會,終於醒悟過來,紛紛跪地請求皇帝放棄,尤其是遷都,此事涉及大明百年國運,不能草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