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失控(第3/3頁)

方孝孺說的嚴懲貪官和減稅兩條計策,是當官的常識,只要是個官,基本都能想到,沒有什麽技術含量,老生常談而已,所以黃子澄點點頭,“方大人說的極是。”

兩大顧命大臣達成共識,建文帝又問:“是雙管齊下,還是擇其一而為之?”

黃子澄說道:“如今正在打仗,且一打就是一年,積攢多年的國庫空了大半,如果貿然減稅,國庫必然空虛,將士們的糧草從何而來?故,微臣建議從肅清吏制開始。”

殺幾個貪官,殺雞儆猴,給百姓出口惡氣,百姓必定會擁護中央的“打虎”行動,順便抄檢家產,還能給朝廷補充點銀子,貪官的銀子不幹凈,能抄檢到國庫裏,算是給貪官面子,簡直是一舉兩得,所以歷朝歷代,新君上台,大多會選擇削幾個高官貪官,兩全其美。

建文帝覺得說的有道理,連連點頭,一旁方孝孺捋了捋白胡子,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說道:“老臣覺得有所不妥,皇上自打登基以來,新政主張寬容,以矯正洪武朝的嚴酷刑罰,肅清刑獄,給錯案冤案平反,以前人滿為患的監獄都空了許多。”

“黃大人的出發點是好的,要削貪官,可是官場的事情,利益盤根錯節,黃大人要殺貪官,可是到最後,就像當年四大案一樣,成為官場上互相排擠,黨同伐異的刀子,互相檢舉揭發,互相攀咬,到最後失控,全都進了監獄,從胡惟庸謀反案到藍玉案,高祖皇帝殺了數萬多官員,官場腥風血雨啊,如今逆賊燕王還沒束手就擒,朝廷要保持穩定,不能亂,所以,老臣認為先不要動吏制,從減稅開始下手。”

方孝孺的老師是明初四大家宋濂,而宋濂也是建文帝和父親孝康皇帝的老師,當年宋濂就是因卷入明初四大案的“胡惟庸謀反案”而幾乎滅了滿門,兒子孫子都被斬首,當時孝康皇帝朱標跪地苦苦求情,加上孝慈皇後出面說情,宋濂才免於斬首,被發配到了白帝城。

方孝孺親眼見到老師宋濂晚景淒涼,所以在成為顧命大臣之後,一直勸建文帝改變洪武朝的苛政和嚴刑,主張“以寬矯猛”,肅清假案錯案,只要不是窮兇極惡之徒,判刑時要寬容量刑等寬松政策。

建文帝也十分景仰宋濂,認同方孝孺的主張,覺得亂世才需要重典,盛世就應該寬容大度,遂推行下去。這得到一部分的支持,但是燕王就乘機抓住把柄,說方孝孺擅自改變洪武朝的政治制度,姑息養奸,對壞人寬容,就是對好人的殘忍,方孝孺是毀滅大明刑罰制度的大奸臣!

所以燕王打出“鋤奸臣,清君側”的口號,公開將方孝孺列入奸臣名單,實際上很得一部分人的支持。畢竟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是普通老百姓最能接受的、最質樸的邏輯。

如果連朝廷都不能主持公道,我們憑什麽交稅(保護費)?

黃子澄不認同方孝孺的觀點,“在打仗的時候宣布減稅?方大人,幸虧洪武朝積累的家底夠多,否則,一般打仗的時候按例要加稅的。現在減稅,軍費從何而來?雖說剛剛打了幾次勝仗,但北方大部分還是控制在反賊燕王手中。這仗一時半會是打不完的。”

方孝孺又捋了捋胡須,“老臣自有妙計。減稅,只減去江浙富裕地區的賦稅,因為以前這裏是張士誠的地盤,這裏的人支持張士誠,先帝平定江浙,張士誠自盡後,先帝對江浙實行重賦政策,這些地方的稅率本來就比大明其他地方要高許多,以田畝稅收為例,其他地方每畝收稅在一鬥左後,但是江浙地區田稅高達畝稅二三石,太不公平了。”

“還有,為了保持江南重賦稅的不公平政策,先帝曾經下令,凡籍貫是江西、浙江、蘇州、松江等重賦地區的官員,終身都不得在專門管理賦稅的戶部擔任任何職位,這個規矩也要改一改了。皇上用人,應該以德才為先,豈能只看籍貫?”

說到興奮處,方孝孺對建文帝一拜,“減稅,加上任人唯賢,如此,既能得到江南百姓的擁護,也能得到朝廷大臣們的擁護,皇上必定天下歸心啊。”

“萬萬不可啊皇上!”黃子澄極力反對,質問方孝孺:“江南能代表天下?江南地區出身的官員,能夠代表天下官員?方大人出身江南,家裏的田地也在江南,家人和學生、朋友都是江南人,就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如此一來,除了江南百姓、除了籍貫為江南的官員,所有人都會反對皇上,和皇上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