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套中套(第3/4頁)

後宮西長街地陷,掃地的宮人第一個報給後宮大管家胡善圍知道,胡善圍趕到現場,發現鐵碑剛好陷入大坑,深不見底,於是向太後和衡王秘密進言:

首先發動親信在朝野內外制造高祖皇帝九泉之下死不瞑目,以鐵碑陷入地基的天象來示警,暗示建文帝德行有虧,不敬高祖,把對建文帝的怨恨氣氛搞起來。

如果建文帝以強硬手段壓過此事,那麽就開始“補一刀”。

在宮外鑄造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鐵碑,偷偷放在湘王府遺址,以此再次掀起民間和皇室的怨氣,詆毀建文帝的名譽。勢必讓建文帝從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者,變成眾矢之的,就連九泉之下的高祖皇帝都極其失望不滿的新皇帝。

然後衡王出面示好,安撫,以此得到皇室的好感,如此一來,就順利完成了逼宮的第一步。

建文帝聽完胡善圍的陳述,震驚、失望、害怕、憤怒等等情緒,猶如一把把刀子捅向他的心臟。

原來現在的母慈子孝都是假象,為了迷惑朕、麻痹朕,怎麽會這樣?為什麽會這樣?朕平生第一次違抗高祖皇帝的命令,為母親攔住了那壺鴆酒,母親為何還要致朕於死地?

建文帝對母親是有感情的,他本能開始否認,喃喃道:“太子……太子還那麽小,是太後的親孫子啊,她怎麽舍得對一個話都還說不清楚的孩子動手。”

胡善圍說道:“因為陛下若駕崩,兩歲太子登基,必有馬皇後垂簾聽政,輔助太子,太皇太後聽起來地位很高,其實還不如太後有權。”

沒有丈夫、沒有太子,馬皇後就只是一個寡婦。

建文帝還是不肯相信殘酷的現實,“你到底有什麽把柄在太後手裏?居然配合太後和衡王逼宮!”

胡善圍說道:“因為太後對微臣說,高祖皇帝駕崩之前,要範尚宮賜給她一壺鴆酒,以絕後患,但是皇上中途攔截了這壺鴆酒,要範尚宮保密,範尚宮答應了。但是皇上擔心範尚宮將他抗旨的事情捅出去,若被天下人、尤其是藩王們知道了,必定會威脅皇上的帝位,為了以絕後患,皇上假意答應範尚宮出宮,制造沉船事故,將她淹死在江中。為了滅口,還逼賜酒的王典正寫下遺書,上吊自盡,這樣就沒有人知道皇上做下的惡事了。”

建文帝腦子嗡了一聲,臉色白一陣,青一陣,過了好一會,才問道:“你相信太後的話?”

胡善圍先是點頭,而後搖頭,“微臣只相信一半。微臣在高祖手下效力十五年,知道高祖皇帝的性格手段,要麽不動手,要麽做絕。太後還是太子妃的時候野心勃勃,想借著生恩,要掌控皇太孫您,高祖皇帝最方案後宮幹政,既然下令整個後宮殉葬,那麽太子妃也是一並要帶走的,只是賜死太子妃沒有正當理由,此事需秘密進行。”

“故,高祖皇帝一定會命範尚宮賜死太子妃。然而,高祖皇帝沒有料到皇上一片孝心,對此早有應對。皇上,微臣進宮的時候,您才三歲,是個懵懂孩童,微臣可以說是看著您長大的,您天性純良,聰敏好學,高祖皇帝認為您是守成之君,於是封您為皇太孫。皇上是孝子,身為人子,雖知母親犯了大錯,惹怒了祖父,但母親就是母親,依微臣對皇上的了解,肯定不會坐視母親四十出頭就死去,否則,一生都良心不安。”

“所以,皇上明知抗旨,還是要攔截鴆酒,勸說範尚宮忘記此事。賜酒和攔酒,這兩件事是真的。”

“這兩件事涉及宮廷機密,皇上帝位的正統,觸之者死。太後以此要挾微臣,說皇上一旦知道微臣洞悉此事,範尚宮的下場,就是微臣的未來。”

聽到胡善圍的分析,建文帝震驚的目光開始慢慢發冷。

此時沐春已經親自確認了暴尚書將沉船案束之高閣的事實,唯有皇帝才會讓有包青天之稱的暴尚書收手。

再看建文帝眼神,胡善圍更加確定他就是兇手——起碼範尚宮是他派人殺的。

胡善圍趕緊說道:“微臣也是有父母的,微臣十分理解皇上的做法,如果換成是微臣,微臣也會選擇抗旨救母。微臣的母親死於常遇春屠殺蘇州城,母親為了微臣和父親,被難民踩踏在腳下的時候,還苦苦呼喊不要管她,要父親背著微臣趕緊逃命。母女親情,血濃於水,當子女的豈能坐視父母被殺?”

聽到這話,建文帝的目光方有些轉暖。

胡善圍話頭一轉,又道:“但是,若說皇上為了殺人滅口,派人追殺範尚宮,逼死王典正,微臣是萬萬不信的。皇上性格純良寬厚,而太後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當年僅僅因覺得微臣離間陛下的母子關系,就造謠微臣和紀綱有染的謠言。可謂是有怨抱怨,有仇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