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皮一下就開心了(第2/3頁)

沐英當沐春的爹很渣,但是當封疆大吏很優秀。

如今六年過去,麓川果然如沐英所料的那樣,長達六年的內訌,使得麓川從實力最強的雲南土司一落千丈,再無力反叛了。

沐春於是向思行發伸出橄欖枝,表示他願意出兵,幫助思行發徹底鏟除刀幹孟勢力,為彼此的父親報仇。

思行發當然同意了,兩人聯手,出兵征討刀幹孟,順利生擒了殺父仇人,並當場斬在陣前祭旗。

可是這一戰,原本“得疾已三四寒暑,嘗竭誠殫思,氣血愈耗”的沐春舊病復發,在行軍回來途中就咽氣了。

驚聞噩耗,雲南遍地皆縞素,還唱著悲傷的歌謠,來紀念沐春:

“孰為我父?孰為我母?無母奚居,無父奚附,天夢夢乎?莫恤我窮乎!

於畎於畝,是耕是籽。唯黍唯稌,以餴以饎。我有父母,先王之子。”

這首歌謠就是沐春在他爹沐英死後編出來的,如今雲南百姓只要能夠說話的都會唱了。

沐春無子,而且在臨死前的遺言是他魂牽雲南這片土地,死後不要回到南京觀音山沐氏家族墓地安葬,而是火化燒成灰,灑在他一手督建的兩個標志性大工程:溝通大江,連接雲南南北的雲津橋和灌溉千頃田地的湯池渠裏頭。

其實沐春就是不想回觀音山,和鬥了一輩子的父親永遠當鄰居——哪怕是假的衣冠冢他都覺得膈應!

沐春當了父親,越是對阿雷好,就越覺得父親太冷血過分,他的小阿雷,哪怕是被蚊子咬了個小包,他都心疼的不得了,擔心奶娘不盡心,只要他在家,他每晚都親自舉著滅蚊燈,滿屋子照蚊子。

沐晟也曉得大哥和父親之間是死結,簡直是上輩子的仇人,只得遵守大哥的“遺願”,從灶裏掏了點草木灰,一分為二,分別從雲津橋撒在滔滔江水裏,以及湯池渠的水渠裏。

拋灑骨灰那日,十幾萬雲南百姓前來送行,哭聲震天,大聲唱那首“孰為我父?孰為我母”的歌謠。

沐春在雲南真是下了狠功夫的,移民屯兵開墾荒地自不必說,修路修橋搞水利工程對以農耕為主的經濟實在影響太深遠了。

雲南被稱為蠻夷之地,在雲津橋修建之前,偌大一片土地居然連個堅固的石頭橋都沒有!

之前溝通南北的是元朝修建的大德橋,木頭做的,損毀嚴重,連一千多斤的火炮車都承受不了,搖搖欲墜。沐春下令修橋,幾萬軍人和百姓日以繼夜,“鑿巨石,殺川流,度丈尺”,修建了一座八孔橋,開了雲南境內石梁橋之先河。

因其溝通昆明南北,是必經之地,所以沐春親自命名“雲津橋”,此橋“屹如金堤,亙如垂虹,行者如履平地焉。”

“雲津橋”之後,因交通便利,兩岸成了商業重地,一下子變成了中央cbd,是昆明八大景觀之一,有詩歌記載兩岸的盛景:

“雲津橋上望,燈火萬千家。問夜人沽酒,尋店客系槎。城遙更漏盡,月圓市聲嘩。破曉闌遊興,疏鐘傳太華。”

這種商業盛世,簡直媲美京城秦淮河兩岸,昆明百姓的物質和精神,還有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

如果說雲津橋使得沐春在市井之中名聲鵲起,那麽湯池渠則讓沐春在農民心中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

在沐春修水利之前,這裏完全是靠天吃飯,明明有“湯水在旁,人不知用”,遂命修水渠,分湯水灌溉田地,“因山障堤,鑿石刊木”,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開出了一條長三十六裏,二尺寬的水渠,因湯池渠受益的田地有千頃之巨。

市井百姓愛沐春、農民也愛他,讀書人也愛他——若不是沐春為雲南爭取了進士名額,恐怕這裏至少十年出不了一個進士了,文化是需要沉澱的,不說別的,就說石墩橋,中原都有千年石橋歷史了,這裏開始修石拱橋才幾年?文明要一點點的來。

故,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無比對沐春感恩戴德,在沐春留下遺囑,將骨灰永留雲南後,還自發為沐春修了祠堂,把他當做神靈一樣供起來了,永遠享受雲南百姓的香火供奉。

沐春和胡善圍喬裝打扮,也參加了自己的“葬禮”拋灑骨灰儀式,看著滿城百姓為自己悲傷,沐春也不禁落淚,“其實我只是盡本分而已,既然鎮守在此,總得做點什麽吧?可僅僅是盡了本分,他們就如此感激,唉,也就是以前苦日子過得太久了,封閉在此,沒見過外頭的花花世界,我稍有改變,修個水渠,建個橋梁,他們就感恩戴德,看著他們哭,弄得我不好意思去死了。”

胡善圍說道:“你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是你非要搞挫骨揚灰這種花樣,這下連詐屍還魂的借口都找不到。”

三十五歲的人,還是皮,比親閨女還皮,臨死都要皮一下,皮一下就開心了?瞧你現在倒黴樣,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