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八仙過海(第3/4頁)

皇太孫內心小心翼翼,面上保持著向來儒雅平靜,接話道:“那時候我才兩歲,剛剛會說話,眨眼我都到了要成婚的年齡。”

來了!胡善圍心道,皇太孫的心眼真多,先用一本書當話題拉近關系,然後借此切入正題,試探我的口風。

胡善圍並不反感皇太孫的試探,畢竟皇太孫妃是他的妻子,未來的人生伴侶,也是他的政治合作夥伴,出身,性格,才華,德行等等,皇太孫內心都是有要求的,換成誰都沒法在這件事保持淡定。

皇太孫將來要繼承皇位,胡善圍後半生過得如何,還得看他,洪武帝再強勢,畢竟老了,六十八歲的老人,閻王爺說走咱就走啊。

所以從利益出發,胡善圍還是很願意滿足這位“客戶”的需求。

胡善圍接著話頭說道:“皇太孫對未來的皇太孫妃有什麽期望嗎?”

胡善圍不說廢話,有事說事,皇太孫似有些害羞,說了個標準答案:“這個……只要皇爺爺滿意就行。”

說的好像洪武帝娶妻似的。

胡善圍此時滿腦子都是沐春,想起他們相遇時,沐春也是十七歲,和皇太孫一個年齡,可是皇太孫如此勞成穩重,那時候的沐春性格沖動,桀驁不馴……真的好想他。

沐春就像一個病毒,只要沾上了,就到處復制自己,無處不在,到處找存在感。無時無刻不想他,看到了什麽都會聯想起他,不禁拿他作為比較。

胡善圍暗中整理著差點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感,說道:“能夠選到京城裏的女孩子都不會差,她們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長處,其實人不分好壞,只有合適不合適。皇太孫妃是將來要和殿下過一輩子的人,夫妻一體,一榮俱榮,一損具損,雖然婚姻大事,道理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皇太孫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這麽多女孩子,總有一個人是符合皇太孫心意的。”

都說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還是那句老話,從來如此,那便對嗎?沐春的父母悲劇婚姻便是鐵證——哎呀,怎麽又想他了?

胡善圍藏在袖子裏的手指暗中掐了掐手心:不要再分神了。

皇太孫得到了鼓勵,坦言道:“孝慈皇後去世時,我年紀還小,不過那時候已經記事了。我記得孝慈皇後的風采,她安靜、公正、慈祥,凡事皆有規矩,但是不拘泥規矩,對子女寬厚,對嬪妃仁慈,有悲天憫人之心,想必這就是國母風範吧。胡尚宮是孝慈皇後身邊的人,當年胡尚宮在孝陵喂鹿喂鳳凰,當了一年的守陵人,我這個當孫子的都不如胡尚宮虔誠盡孝,很是慚愧啊。將來皇太孫妃若有孝慈皇後十分之一,我就很滿足了。”

古人對忠與孝格外看重,胡善圍一年守陵人的經歷,使得她在皇室有一種超然的地位,她三十二歲就當了尚宮,幾乎是眾望所歸。

胡善圍心想,果然是親祖孫,對皇太孫妃的想法不謀而合,都是要求“像孝慈皇後”。

“殿下要求的十分之一太高了。”胡善圍實話實說:“殿下看到的孝慈皇後是暮年時候的樣子,您要娶的皇太孫妃是十三到十六歲之間的少女,人是會變的,慢慢成長,沒有誰天生就是皇後,都要學習,都要經歷一些事情,才會像孝慈皇後那樣成為國母典範,並非一日之功。”

“且不說皇後,就連微臣也是歷經坎坷才有今日小成,微臣當年進宮時,只是個抄書匠,除了寫字快,沒有什麽優點。用我們的市井的話來說,就是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胡善圍從來不避諱自己商戶的出身。

皇太孫聽了,很受啟發,說道:“胡尚宮說得對,是我的錯,想想我現在和皇爺爺的差距不止一百倍,居然要求未來皇太孫妃有孝慈皇後十分之一,標準相差十倍,慚愧啊慚愧。我自己都做不到,怎能讓別人做到。”

這樣想就好,“客戶”自己降低了標準,滿意度自然會提高,胡善圍的選秀工作就輕松一些,別最後配成一對對怨偶。

兩人正說著話,東宮到了,說是賞花,其實是賞人,東宮太子妃的桃花宴邀請了京城說得上名頭的豪門,起碼都是伯爵以上,每個誥命夫人都帶著家族最出挑的未婚少女進宮,目的不言而喻,都是盯著皇太孫的位置。

看著桃樹下一個個豪門貴女,胡善圍心裏暗暗搖頭:看來所有人都以為皇上“選秀民間,聯姻畎畝”只是針對藩王府的世子妃們,以此削弱藩王府的勢力,因為世子無法借用妻子娘家之力。

削弱藩王府,當然是為了加強皇太孫的力量,所以皇太孫妃一定出身京師豪門。

如此一來,一削一增,勢力此消彼長,皇太孫的位置就穩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