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走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

這是洪武帝給胡善圍制定的選秀方針。

胡善圍頓時覺得壓力很大,說道:“皇上,選秀畎畝,這是從未有過之事,這不是采選普通的秀女,以充廷掖,這次選的是皇太孫妃,世子妃,還有部分郡王妃,關系重大,可以說影響大明將來的國運,請皇上三思。”

上司一張嘴,下屬跑斷腿。

並非胡善圍故意推諉責任,而是出於實際情況考慮,平民皇後或者王妃大多是妾室扶正,爬到那個位置,已經是身經百戰,高智商高情商高段位的人物,其文化見識早就脫離了最初的平民階層,歷朝歷代的皇室貴胄們,怎麽可能娶一個平民當原配正室?

何況皇太孫妃,世子妃將來都是宗婦,有教養子女、母儀天下或者藩地的重要責任,平民百姓的子女,連男丁都未必識的幾個字,何況是女兒呢?

洪武帝出身鳳陽農民,大字不識,但是孝慈皇後是妥妥的大地主家庭出身,自幼就讀書識字,父親養了許多豪俠門客,經常接濟各路“英雄”,類似水滸傳裏宋江似的人物。

若不是父親死了,家產被族人奪去,寡母帶著孤女投奔當初接受過馬家接濟的豪俠郭子興,孝慈皇後才會淪落成了農民起義軍小頭目的養女。

就連胡善圍自己雖出身商戶,但是她祖先是山東濟寧的大族,書香門第,從家裏藏書來看,胡家家學底蘊還是不錯的。

洪武帝輕飄飄一句“選秀民間,聯姻畎畝”,脫離了皇家的實際需求,若是別人,一句“尊旨”了事,反正又不是自家娶媳婦,海選秀女,挑幾個交差便是。

但胡善圍從來不會盲從任何人,這也是洪武帝看中她當尚宮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想要個附庸,滿後宮都是。

面對胡善圍提出的異議,洪武帝用她以前懟他的話來懟了回去:“從來如此,那便對麽?選秀民間,聯姻畎畝,又不是說非得找那些大字不識的村婦和市井潑婦,小門小戶的地主、小官員家的閨女都是可以的,只要相貌端正,識文斷字,知書達理,德才兼備,出身清白,都有機會嫁入皇室。”

“從來如此,那便對麽”是胡善圍在成穆貴妃孫氏的葬禮規格上提出改變國家孝制,“父母同尊”觀點上說的,這一次洪武帝終於找到機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懟她。

這個老皇帝壞滴很!

胡善圍被懟得啞口無言。

洪武帝看她吃癟,心下暗爽:你也有今天。

其實洪武帝“選秀民間,聯姻畎畝”不是突然拍腦袋產生的想法,早在洪武十七年,後宮就不再有出身勛貴的女子封妃了,皆是庶民出身,或者幹脆就是高麗的貢女。

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洪武帝一口氣冊封了李氏為賢妃,葛氏為賢妃,劉氏為惠妃。執掌後宮大權的崔淑妃,幹脆就是後宮女官出身的崔尚儀,所以洪武帝最先開始走群眾路線,率先把自己龐大的後宮平民化了。

這兩年因“藍玉案”,宮外腥風血雨,但並沒有影響後宮,除了有崔淑妃和胡善圍坐鎮的原因,實質性的原因其實後宮平民化之後,明顯風平浪靜,撩不起什麽大水花了,因為這些庶民出身的嬪妃本身和暴風驟雨的官場沒有什麽關系。

否則,就是請鎮山太歲,巡海夜叉來幫忙,後宮會和以前胡貴妃,達定妃,端敬貴妃那樣風波不斷,“好戲”連台。

洪武帝嘗到了後宮平民化的甜頭,想要借這次選秀,讓孫輩們也跟著嘗嘗甜頭。

然而,面對洪武帝的一廂情願,孫輩們,包括皇太孫朱允炆其實都是拒絕的,表面哈哈哈,內心呵呵呵。

藍玉案已經到了尾聲,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該殺的都殺了,墳頭的草都二尺長了,結親風險極低,誰不希望娶一個娘家勢力強大,能給自己的事業帶來助力的老婆啊!

什麽選秀畎畝?我拒絕!

然而並沒有什麽卵用,洪武帝才不會理會孫輩的想法,孫輩也是棋子,他想怎麽擺就怎麽擺,他自以為是為了孫輩們將來後院省心作想,“都是為了你們好”。

洪武帝下旨,在河南,北平,山東,陜西,江蘇,浙江,江西等經濟文化大省裏進行選秀,類似雲南這種新開拓之地或者偏遠的窮地方,根基尚淺,人口整體素質偏差的地方直接排除,免得過了初選,最後在京城裏選拔時全部淘汰,尷尬不說,朝廷還要出路費住宿費。

第一輪海選,未婚女性在十三歲和十六歲之間,由父母送去各州府衙進行初選,州府選出佼佼者,送到各地藩王府裏進行復選,由藩王和王妃負責,朝廷派出女官和太監協助藩王府選出優秀者約一百名,順便一起帶進京城,與其他藩王府選中的秀女進行逐輪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