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高手出招,都看不出是什麽招數。

郭子興對洪武帝而言,其實也是龍之逆鱗。

洪武帝和嶽父大人郭子興的恩恩怨怨,就像一部戲:知遇之恩、許配義女、此消彼長、猜忌頓生、打入大獄、賢妻救夫、惻隱之心、重歸於好、病前托孤、殺孤自立、奪女為妾、吞並家產。

洪武帝當年若真的為了報恩,肯定不會殺郭子興唯一幸存的兒子郭天敘,斬盡殺絕。也不會以報答恩人之名,把郭子興唯一的閨女納為妾——讓郭氏帶著家產嫁給正經人家當正妻才是正理。

必須把郭氏占為己有,才能名正言順的吞下郭子興的地盤和軍隊。

其實當時洪武帝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停妻再娶,把馬皇後變為妾,娶郭氏為正妻。

當年劉秀就是這種騷操作,為稱霸天下而娶了郭聖通為皇後,原配陰麗華反而屈居貴人之位。等劉秀站穩腳跟,立刻廢了郭聖通,立陰麗華為後。

但洪武帝舍不得馬皇後受這等委屈,他選擇用強有力的手段收編控制郭家軍隊——殺。不服就殺。

這事若過個五十年,估摸沒幾個知道洪武帝第一桶金並不怎麽光彩的來歷。隨著洪武帝勢力越來越大,成為一方霸主、爭霸大戰勝出、元朝覆滅等等成就,早年的不光彩已經漸漸被人淡忘了。

也不曉得這個小禦史是怎麽想到了“挖墳”的,居然把郭子興拿到朝堂上大肆贊揚。洪武帝還不能罵他:郭子興畢竟是馬皇後的養父、郭惠妃的生父、五個孩子的外公。

洪武帝現在皇帝,不再是當年地方政權頭目,他現在要臉了,只有死掉的嶽父大人才是最好的嶽父大人,洪武帝不吝嗇給一個斷子絕孫的嶽父大人死後哀榮。

反正給郭子興榮耀,對洪武帝的政權不構成威脅,相反,尊敬郭子興,還能給洪武帝臉上貼金,塑造一個寬容、敢於面對過去、自省的光輝形象。

於是,洪武帝不僅準了,而且還親手起草了碑文,並且派郭惠妃之子蜀王朱椿親自督促外公郭子興的造碑之事。

洪武帝在碑文裏大肆贊揚了郭子興為豪傑之士,說“所謂死而不亡,命傳永世者,唯漵陽王”,還提到郭子興當年的知遇之恩“時朕從事,恩禮甚厚”,然而,寫到他殺掉郭子興之子郭天敘時,卻用春秋筆法“及王薨,王子不能馭諸豪英,兵且乏食”。

意思是說,郭子興死後,繼承者不能服眾,大家跟著他打敗仗還吃不飽,於是洪武帝臨危受命,“秣馬厲兵,東征西討”,最後“終成帝業”。

歷史,掌握在勝利者的手中,他寫了什麽就是什麽了。洪武帝的碑文是要記入史冊的,五十年後,當年歷經此事的死就基本死絕了,人們再去了解洪武帝的發跡史,只會覺得洪武帝寬厚仁慈,郭子興後代無用,在眾望所歸中掌控全局。

碑文一出,天下傳誦。馬皇後對胡善圍說道:“重賞了死人,高度評價了郭子興的功勞品德,可謂是仁至義盡,就不用給活人封賞了,郭惠妃已經出局。”

“啊?”胡善圍沒想到生有五個孩子的郭惠妃這麽快就出局,“都說後宮不得幹政,可是前朝的事情卻能影響到後宮,幾乎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後宮看似風平浪靜,前朝一個碑文,就堵死了郭惠妃的貴妃之路。”

馬皇後露出欣賞的神情,“對,就是這樣的,後宮和前朝,其實有些千絲萬縷的關系,互為影響。要想在後宮立足,就必須了解前朝的規則。其實論理,郭惠妃殺本宮的理由最為充足,當年她差一點點就取代了本宮的正妻之位,成為第二個郭聖通,可是現在她在前朝的力量偏偏是最弱的,別人一招出奇制勝,郭惠妃毫無還手之力。所以,本宮覺得可以排除郭惠妃的嫌疑,她不是不想,是不能。”

胡善圍眉頭深鎖,說道:“這是誰在對郭惠妃出手?穩準狠,都是借刀殺人,一招致勝,有些像制造蠶室刺殺事件的風格。可是上書立碑的小禦史毫無來歷,微臣竟一點頭緒都沒有。”

馬皇後說道:“你要冷靜,有耐心,誘餌已經放下,魚兒開始試探魚餌。本宮只要掌控著六局一司,在後宮裏是可以保證安全的,你在釣魚台上要穩住。”

蜀王朱椿高高興興的去給外公造碑,他接受的皇子教育當然抹殺了血淋淋的奪權真相,他所了解的,就是洪武帝碑文的內容。他覺得父皇對外公簡直太好了。

對於還沒成年的皇子,無知是最好的保護傘。郭惠妃看著感恩戴德的兒子,只得暫時熄滅了追名逐利之心。貴妃的位置沒有兒子們的前途重要,兒子們若因揭開郭家往事而對洪武帝生了怨懟之心,失去帝心,那就是災難的開始。

郭惠妃將住在東五所的長子召到景陽宮,提前給他吃個定心丸:“你這次去給外公造碑,長這麽大第一次單獨出行,必定有人在你耳邊進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