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奇異恩典(第2/4頁)

黑斯汀斯沒有具體的政治傾向,奧斯汀家也沒有具體的政治傾向,奧斯汀家的男人們對政治不太敏感;湯姆·勒弗羅伊在下議院中傾向輝格黨,但實際上輝格黨此時算不上是一個制度完善的正式的政黨,所以才有威廉·皮特認為自己是輝格黨這種奇怪的事情。

因為霍布豪斯此時已經明確自己是個輝格黨成員,還把拜倫帶成了輝格黨,他們便就各自的政治傾向開始討論。

弗朗西斯認為只要是對英國有利的政策就是好的政策,管他出自托利黨內閣還是輝格黨內閣;愛麗絲基本同意哥哥的意見,認為只需要看效果,如果政治家們都能以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福祉為首要考慮,少一點傾軋,國家就會更為興盛強大。

霍布豪斯先是嘲笑了奧斯汀兄妹的天真,接著很快就承認,愛麗絲所說的確實是一種完美的形態,雖然實際上不可能實現;政客們確實大部分時候都在互相傾軋,但總歸會逐漸進步,做出對人民有利的實事,這是歷史進步的必然。

拜倫則是把威廉·皮特以下的托利黨人挨個嘲了一通,覺得政客們都太在乎自身利益,上議院都是高高在上的貴族,下議院都是不差錢的有錢人,怎麽會真正為人民發聲。愛麗絲嗆他壓根不知道平民乃至貧民的所需和所求,就不要嘲諷別人了。

拜倫有點訕訕。

格蘭特對英國的政治一無所知,也不在意,他對英國內閣的興趣只在於英國政府支持的一些大型探險活動。美國獨立戰爭後,英國丟掉了富庶的北美大陸的東部沿海地區,加拿大地區氣候寒冷,不可能開辟棉花和甘蔗種植園,在經濟價值上遠遠不如美東地區,於是就很著急尋找新的殖民地,加緊控制印度。

他把話題拉到新的殖民地上。

接著愛麗絲便說:“皮特應該在他的任期內完成廢除奴隸制度的法案,《1807年奴隸貿易法案》早就可以成為‘1806年法案’或者‘1805年法案’。”喬治牧師生前是溫和的支持廢奴派,奧斯汀家的子女全都遵從了父親的意願,都對奴隸制度表示了反對。

格蘭特有點尷尬,畢竟美國現在是最大的奴隸市場,鄧波兒家的莊園和農場有上千名奴隸。他自己的黑人奴隸是到了英國才解除了人身買賣契約,成為自由人的。

“而且1807年法案還是太溫和了,只是廢除了英國本土和上加拿大的奴隸貿易,並沒有因此釋放現有的奴隸。”愛麗絲又說:“這意味著奴隸制仍然存在。”

霍布豪斯表示同意,“但你得知道,為什麽只是廢除奴隸貿易就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是因為很多大貴族都從奴隸貿易中獲利巨大,這些既得利益者不會願意主動放棄巨大的利潤。要不是因為反對奴隸貿易現在已經呼聲巨大,他們根本不會考慮放棄。”

“所以一切都可以歸結於利益,只要有足夠的利潤,他們什麽都敢賣。”

“世界是殘酷而真實的。”

接下來他們又討論了“人權”,關於人的權利的定義各自不同,美國人格蘭特認為首先要有人身自由,這就又要說到奴隸制度,奴隸可是沒有人身自由的,最後格蘭特同意,奴隸貿易與奴隸制度確實是毫無人性的、落後而殘忍的,但他對家裏的財產沒有處置權,他連自己家的奴隸制度都搞不定;愛麗絲說女性的人權也得不到保障,先不說黑人女性奴隸的悲慘命運,白人自由女性就是在家庭裏也沒有“人身自由”,已婚女性沒有“離婚自由”、“財務自由”;伊沃和拜倫都同意女性應該享有跟男性同樣的權利,但就“離婚自由”這個話題,又討論了好一會兒。

霍布豪斯認為,如果女性有離婚自由,那麽這個社會的基礎可就糟糕了!英國的離婚率一定會飆升。

“那是因為很多丈夫特別不像話吧!”愛麗絲掃了一眼拜倫,“比如約翰·拜倫,像他那樣的人就不該結婚,凱瑟琳夫人要是能夠離婚,至少還能保有一點財產,可以過得好一點。”

拜倫苦笑了一下,但沒有表示反對。

霍布豪斯也苦笑,“這種情況確實值得同情。”

“其實你也知道很多男人不適合成為丈夫,但社會要求一個男人必須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太太,一個有嫁妝的女孩也應該成為妻子,結果造就了很多怨偶,而絕大多數情況下,做丈夫的很糟糕,而妻子還沒法離婚。這很不公平。”

“女孩應該更謹慎的選擇丈夫。”

“問題是,很多女孩確實沒法在婚前就知道這個求婚者很不靠譜。”這又不是自由戀愛的時代,就是自由戀愛的時代,結婚後才發現被坑的女人也很多,所以這種情況實際一直都有,任何年代都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