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奉天子以令天下(第2/4頁)

武力震懾,外加衡玉手上握著的把柄,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們都沉默了下來。

有資格在這件事上發表意見的人都選擇沉默了,那些無關緊要的人隨便他們蹦跶衡玉也是無所謂。

先有平價鹽,後有平價紙、土豆、玉米以及館藏閣等利國利民的東西,她得盡天下民心。現在只要大義也在她手上,天下諸侯但凡有所異動,必將受到鐵血鎮壓。

衡玉在仲玉的領路下來到朝臣上早朝的太和殿。

此時本應該漆黑安靜的太和殿卻是燈火通明,殿內各處傳來竊竊私語之聲,目光時不時落在大殿最前方被捆綁的兩個人以及站在他們旁邊,風姿秀雅的年輕人。

直到衡玉踏入殿內,步履從容,任由殿內或打量或驚疑或恐懼的視線落在她身上。

她的腳步極輕,殿內諸人卻覺得她的每一步都好像是落在他們心上一樣。

衡玉來到太和殿,仲玉留在殿外沒有進去。

仲玉面對仲穎倒是一點也不心存愧疚,也許在仲穎看來他對自己有恩,但仲玉不會忘記,最開始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人就是仲穎。他害得自己家破人亡,最後卻又留了自己一條命,並且將自己養在身邊,只能說明仲穎處事不斷。

當了惡人又想要好名聲,最後只能作繭自縛自食其果。

看到衡玉進來後,站在仲穎和葉信身旁的宋沐上前兩步,對她拱手行禮。

衡玉走到台階之下,對著站在太和殿的諸位大臣,朗聲道:“陛下登基,主少國疑以至於引起葉家仲家相爭,如今太後、太皇太後不幸蒙難,明初此行原本就是為了陛下而來,眼見陛下有難,明初不得不出手為陛下清君側,即使日後史書批判也只能挺身而出,還請各位諒解明初今日的冒犯,實在是非常之時只能行非常之事。”

三言兩語,就給自己的行為安了“清君側”的名頭,占足大義。

出自世家的丞相王浩,禦史大夫許英以及九卿等人聞言,都知道衡玉是在讓他們表態。如今局勢不利於他們,低頭是唯一的辦法,但身為世家的驕傲,讓他們受一個後輩的威脅而低頭實在是令人心有不甘。

一時間,局勢僵持著。

打破這一僵局站出來的人是大司農,他踏步出列,聲音在大殿上回響,“古有甘羅十二歲為相,如今主少國疑,內裏朝綱不穩,外有強敵環伺。郎君有勇有謀,幾禦匈奴於邊境之外,又有推行平價鹽、平價紙、找出畝產過千斤的土豆的功績在,著實有昔日護國寧將軍、諸葛皇太後風采。舉賢不避親,也不應擔憂年歲之事,還請郎君接任大將軍一職,內穩定朝綱,外平息動亂。”

大司農早已是衡玉的人,他站出來表態後,原本持中立態度的人也都出列附和了。三公九卿中,不知不覺已有大半人支持她擔任大將軍。

丞相王浩看了眼跪在前列的仲穎和葉信,再想想自己書房裏那封寫滿王家其他人罪行的書信,低低嘆息出聲,緩緩彎下腰,拱手附和。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宋明初手握重兵,還握有他們這些世家的把柄,占盡大義,朝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向於她。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葉家仲家相爭,最後反倒是並州宋家享受勝果。

後生可畏,著實是後生可畏啊。

衡玉走上前來一一扶起丞相、禦史大夫還有九卿,謙虛推辭道:“明初年幼,若是擔任大將軍之職,只怕有很多人不服。”

大司農轉念一想,接道:“郎君何必自謙,不過郎君任大將軍的確不妥。郎君之父並州牧宋翊鎮守邊境,威震匈奴多年,勞苦功高。況且也沒有子居父上的道理,理應讓宋大人任大將軍,而郎君則接任太尉。”

父女兩人,一人任大將軍,一人任太尉,著實是好算計啊。

王浩擡頭看了衡玉一眼,卻正好與她的視線對上了。

衡玉抿唇而笑,笑容謙和,王浩卻覺得心頭一凜,不敢再想下去。

衡玉又是一番推辭,不過這一回朝臣大都拱手附和,最後她就順勢應許下來。

官職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來就輪到宣判仲家和葉家的罪行。

仲家和葉家昔日勢力遍布朝野,想要討好他們的人極多。先帝本就是個踐踏律法之人,對於給他獻錢的仲家和葉家一向寵信有加。權勢極易蒙蔽一個人的眼睛,仲家和葉家在先帝縱容下,近些年來越來越不知道收斂二字該怎麽寫,罪證自然是一抓一大把。

再派人深入調查一番,更是領悟到了他們的瘋狂。衡玉根本沒有捏造任何罪名,直接讓宋沐宣讀兩族所犯下的罪行。

江南三年大旱,在朝中一些大臣的據理力爭之下,朝廷終於撥下救濟糧,陸陸續續還從空虛的國庫裏撥去了三十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