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3/4頁)

丁縣令回過神來,看了眼李穆,目光一動,突然轉身,向著眾人高聲道:“白虎者,神獸也!”

“古書雲,‘國之將興,白虎戲朝’,又有言,‘聖王感期而興,則有白虎晨鳴,雷聲於四野’。”

“父老們,大司馬今日在此,白虎現身,如此巧合,此難道不是天應之兆?你們還不快快前來拜見!”

他說完,向著李穆奔來,口稱天命所在,以大禮,納頭而拜。

在他帶頭之下,民眾更是群情激動,爭相效仿,向著李穆行禮。

高塬之下,洛水之畔,但聞人聲鼎沸,氣氛達到一個新的高潮。

洛神目睹著這一幕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發生,起先有些吃驚,再一想,卻又理所當然。

在這些劫後余生的民眾眼中,李穆的出現,便如同他們能夠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這片土地,終歸是要有人稱王號帝的。在他們的心目之中,如今這個天下,還有誰,能比這個救他們免於滅頂之災的人更能令他們安心?

所謂的白虎神獸,不過只是一個引子罷了。

她情不自禁地看向前方的那個男子。見他慢慢地轉過了頭,兩道目光正投向自己。

在耳畔那此起彼伏的鼎沸聲中,兩人四目相接。

洛神凝視著他,向他露出微笑,用力地點了點頭。

……

小半個月後,李穆帶著洛神回了長安。

他們抵達長安的那日,軍民歡騰,城中熱鬧無比。

李穆送她進城,入了刺史府,叮囑她好生休息,自己換了身衣裳,馬不停蹄,便又出城而去。

洛神知道,他是要去見自己的大兄高胤。

那日長安城外,她持著阿耶的虎符趕到,又揭破了慕容喆的面目,叔父高允大約羞於見人,連夜不辭而別。大兄卻一直沒有回,大軍至今還駐在上洛。

洛神知道,這應該是朝廷的命令。

回顧這小半年間,從她離開建康開始,她便一直奔波在路上,輾轉跋涉,焦慮不安。而今夫婦終於團圓,順利回到了長安,一旦放松,人難免疲累。

洛神也知,李穆和大兄都是穩重之人。就算於時局還有分歧,見面應也不至於發生什麽沖突。

但話雖如此,李穆去後,她心底依然感到有些不安。

天黑了下來,她雖感到乏了,去毫無睡意,一直在等著李穆回來。深夜時分,終於聽到外頭傳來腳步聲,仆婦隔著門說,大司馬回來了。

洛神忙迎他入內,問兩人見面的詳情。

李穆微笑道:“當說的,都已告知他了。你大兄他……”

他頓了一下,看向洛神。

“他也來了。道還要和你見上一面。”

……

高胤獨自入了長安,未帶任何的親隨,候在刺史府的客堂之內。

李穆伴著洛神來到客堂,留下了洛神,人便退了出去。屋內剩他兄妹二人。

他立在屋中,身影一動不動,神色鄭重。

洛神上前,喚他大兄。

燭火映照出高胤的面容。他比先前看起來要黑瘦些,眉宇之間,懸著掩飾不住的沉重,但在洛神面前,卻仿佛不想過多表露,打量了她一眼,眼底終於流露出一絲溫柔的笑意,問她近況如何。

洛神道自己一切都好。

高胤點了點頭,沉默了片刻,說道:“大司馬此前所做之事,夜奪亢龍關,救民眾免於滅頂之災,我都知曉。別話我也不多說了。阿彌,方才他對我說,從今往後,他不再是南朝的大司馬,亦不再奉朝廷之命。此事,你可知曉?”

他的語氣很是嚴肅。

洛神注視著自己的長兄,點了點頭:“我都知道。”見他似要說話,又道,“我不但知道,我也贊同。”

高胤道:“阿彌,你可知,這代表何意?他這般行事,叫我實在為難。”

洛神道:“阿兄不必為難。將實情告知朝廷便是。”

“從前郎君奉命於朝廷,朝廷不也對他百般防備?阿兄如今駐兵於此,遲遲沒有南歸,恐怕亦是奉了朝廷之命監視,防他興兵南下,圖謀建康,是不是?”

高胤不應,只一字一字地問:“李穆,他真的要犯上作亂?”

洛神搖了搖頭:“阿兄,你錯了。從前他未曾做過有負大虞之事。從今往後,朝廷勿再為難,他也不會主動對南朝不利。”

“勞煩大兄,務必替我轉話太後。與其如此防備他,不如防備榮康。他表面對大虞忠順,實則狼心狗肺。你們一定要小心!他和胡人暗中勾結,要對南朝不利。比起我郎君,這個榮康,才是朝廷真正的心腹之患!”

她的語氣,鄭重異常。

高胤定定地望著洛神。

面前的這女子,她分明是自己那個從小看到大的阿妹,卻不知何日起始,她和自己,和高氏,以及高氏所效忠的這個朝廷,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