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4頁)

“我等甘願奉上口糧余財,只求大司馬顧念,救救我們!”

洛水之畔,許多人湧了上來,他們的手中,舉著裝了幹糧麥粟的提籃袋囊,爭先恐後,神色激動。

洛神站在大帳之旁,將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禁生出無限的感觸。

這些中原之民,本就備受異族壓榨,活得艱難無比,何況大部分人所在的村莊,又剛遭遇一場水淹,水位雖不算高,但生活必大受影響,帶出來的這些食物,或許就是從家中所剩不多的口糧裏硬摳出來的。

他們懼怕李穆一旦離去,這裏又要遭到胡族的殘酷對待,這才想要求他留下。

生而為人,遭逢亂世,為求生存,竟艱難至此地步。

李穆顯然也是有些動容,高聲命將士後退,勿再阻攔他們前行,等人群漸漸靠近,向著自己圍攏而來,登上一塊巨石,面向眾人,高聲道:“蒙諸多父老厚愛,追我至此,李穆涕零感激。請放心,北伐復地,乃我李穆生平夙願,縱然不才,既到了此處,又怎會棄之而去?當日之所以過洛陽而不入,乃是不願攪擾民眾。諸位放心,我人雖暫時返回關內,但此地各要緊卡口,皆安排駐防,一旦胡人再有風吹草動,大軍必會開來!各大郡縣,不日之內,也會出安民通告。”

他環視著對面那一張張仰望著自己的臉孔,頓了一頓,提氣又道:“我李穆今日借此機會,向諸位父老起誓,不徹底平復中原,還天下太平,便絕不罷休。諸位美意,我應天軍心領。所攜糧物,請一概帶回。大水方退,聽我一言,勿再追我上路。如今第一要事,便是即刻歸家,補種耕作,以保來年收成!”

他的話音落下,四周一片沉寂。

“父老們,大司馬所言極是——”

身後忽然傳來一聲疾呼。

眾人回頭望去,見洛水之畔,又趕來了一行騎馬之人。

那當先者,乃彀成縣的縣令。

彀成縣距離此地數百裏,縣令姓丁,先前聽聞慕容替要以大水倒灌洛陽,洛河沿岸一帶郡縣,只怕都要遭殃,當時雖滿心恐懼,暗罵鮮卑人狼心狗肺不得好死,倒也未只顧自己逃命,先叫人到縣下的各個村莊發了警示,叫村民各自逃難,自己也棄城,舉家逃到一處地勢陡高的山中,在山上蹲了多日,始終未見大水淹來。前幾天派手下下山打聽消息,才知南朝大司馬李穆一夜之間強過亢龍嶺,趕赴到了上津口,化解危機。慕容替更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丟了大片河南之地,退到河北。本就戰敗,又遭此打擊,恐怕很難再打回來了,一心想投李穆,這兩天不辭辛勞,一路追上,今早追到這裏,恰好遇到此事,自然不肯放過這個表忠心的機會,立刻現身,幫助李穆勸退民眾。

只見他翻身下馬,來到眾人面前,高聲又道:“我乃彀成縣縣令!大司馬所言極是。你們當中,若有我彀成縣的縣民,便快些歸家耕田補種!其余人也是一樣,哪裏來,回哪裏去!勿再停留此地,耽擱了大司馬的軍機大事!”

李穆身旁的幾個將領,亦紛紛傳話,上前勸說民眾。

“有大司馬的這句話,我等便放心了!大夥都聽了大司馬的話,回吧!”

王五雙眼通紅,也從地上爬了起來,跟著向身後之人勸話。

一傳十,十傳百,聚集著的人群,這才終於開始慢慢地散去。

那丁縣令來到李穆的面前,請求拜見,態度極是恭敬,道自己先前聽聞消息,如何及時遣散縣裏民眾,有如何敬仰大司馬之名,往後願誓死追隨,效犬馬之勞。

李穆勉勵了一番,轉身而去。

就在這時,忽然,不遠之外,龍亢道所在的那座高塬之上,傳出了一聲虎嘯。

嘯聲若雷,由遠及近,暗震山崗。

民眾無不入耳,紛紛停步,轉頭望去。

洛神一聽虎嘯聲近,便知白虎又出來了。

自從從她失足落水,被白虎叼上岸,去往長安的路上開始,它便時隱時現。有時幾日不見蹤影,有時寸步不離,伴她同行。身邊之人,起先驚駭,白虎現身之時,往往懼避。數次之後,見它仿佛通靈,並不傷人,這才慢慢消除了懼怕。那日長安解圍,洛神入城之後,白虎便消失在了城外的山林之中,這些時日,一直未再露面。本以為它已經離去了,沒想到這一刻,竟然又出現在了這裏。

她回頭,果然,就在身後那座高塬的半山腰上,一叢峻嶺巖頭之上,一眼便看到了白虎那熟悉的身影。

它高高地踞於峭壁之間,雄姿煥發,向著對面剛剛升起於地平線的那輪火紅朝陽,發出那一聲震動四野的長嘯,嘯聲未消,縱身一躍,身影便又隱沒在了林壑的盡頭深處,不知所蹤。

這一幕雖然短暫,但崗下之人,無不看得清清楚楚,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