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4頁)

興平帝一下被問住,應答不出來,臉色變得極是難看。忽然,雙眉皺起,擡手捂住了額,道:“朕還頭痛。若無事,你們都回吧,此事日後再議。”

蕭道承忙出來圓場:“高相進言,字字出於大局,陛下必會慎重考慮。只是今夜實是不早了,陛下身體要緊。高相也是日夜操勞,早些回去歇息才好。”

高嶠心知皇帝必是聽不進自己的話,無奈,只得拜辭。

興平帝臉色這才好了些,道:“高相走好。見了皇阿姊,代朕問安,朕也有些時候未見她面了,甚是想念。”

高嶠應了,目送皇帝起身離去,怏怏出宮。

與蕭道承在宮門外告別之時,道:“陛下與殿下親近,或許還肯聽殿下之勸。旁事也就罷了,請殿下多留意陛下身體,萬萬不可再叫陛下放縱至此。今夜實是兇險。”

蕭道承咬牙切齒地道:“皇後居心叵測,今夜若非高相在,後果不堪設想!高相赤忱之心,叫孤實在慚愧。高相放心,只要陛下肯聽孤勸,孤必定竭盡全力!”

興平帝若沒了,太子年幼繼位,許氏趁機坐大,日後必不容蕭道承。

他如今最大的心願,應該也是和自己一樣,盼望興平帝無事。

高嶠嘆息了一聲,點了點頭,轉身要登近旁那輛已經等了自己許久的車,準備回往高家之時,忽然看到城東方向,隱隱起了一片紅光。

應是那個方向的哪處夜半失火。

但站在這裏就能看到紅光了,可見火勢之大。

倘是連片的民居著火,再加上這種天氣,火勢一旦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高嶠吃了一驚,急忙和蕭道承一道,趕往城東。

兩人匆匆趕到城門前,並未見到失火點,但前頭那片火光,卻愈發明顯,知應是城郊之火,這才稍稍放下了心,登上城樓,看個究竟。

城樓上已經站了十來個被這火光給吸引的守夜門卒,正指指點點,見高嶠和新安王突然現身,慌忙下跪。

高嶠站在城樓上,看得愈發清楚了。

這火光,似是源自數裏之外的青溪一帶。

他知那裏有座屬郁林王所有的青溪園。

火光如此之大,難道是青溪園起了火?

高嶠立刻命人去叫建康令,帶人速去滅火,自己和蕭道承也趕了過去。

趕到之時,眾人被眼前的火勢給驚呆了。

青溪園的大門敞開著,裏頭空無一人,園中那座最為華麗的名為寶芳樓的高軒,全部已被烈火吞噬。

大火正在向著兩邊蔓延,燒著了附近的連片房屋和花木,火光熊熊,熱浪逼人。

這樣的火勢,人力根本無法撲滅。高嶠只能命人撤遠,等待大火自己燒滅。

這場火,一直燒到了天亮時分,將那一片連在一起的屋宇全部燒光,才終於滅了。

建康令帶人,往還冒著零星火光的廢墟裏澆水,尋了許久,最後,終於在那處顯是起火點的原本叫做寶芳樓的斷壁殘垣裏,尋到了兩具燒焦的屍體,一男一女。

郁林王自己沒有現身,只來了王府管事和朱家的一個管事。

辨認過殘容和身上未被大火燒掉的金玉配飾之後,確定這具死前顯然衣著暴露的婦人之屍,正是主母郁林王妃朱霽月,而那個男子,乃侍衛頭領。

近旁地上,又散落分布著燒黑了的酒壺和杯盤。

顯然,大火燒起來時,這兩人應是在此吃酒。

園中其余下人,一個也不見了。

建康令命人去搜剩下的屋子,發現庫房裏丟失了不少貴重財物,地上到處是散落著的來不及帶走的錢。

推斷應是奴仆發現寶芳樓半夜失火,火勢無法撲滅,見主母被燒死在了裏頭,眾人害怕吃罪同死,遂哄搶財物,連夜一哄而散。

郁林王一心修仙,夫婦形同陌路,王妃平日大半時日住在這裏,據說暗中養了不少面首,這早不是什麽秘密。朱家早先覺得有失顏面,也曾阻止,但朱霽月我行我素,依舊時常住在此間,朱家無可奈何,也只能聽之任之。

聽完建康令的匯報,朱家管事臉色有些尷尬。

高嶠和新安王默不作聲。

王府管事上前,向高嶠和新安王行禮,面露戚色,說:“此處夜半不慎失火,不想竟驚動了二位,累二位辛勞至此,實是罪過。王妃昨日來此,乃是休養身體,殿下是知道的,遭遇不測,實為不幸。這侍衛應是瞧見起火,忠心救主,奈何火勢過大,這才雙雙殞命於此。殿下說,他極是感激新安王殿下與高相公。二位辛勞,這裏剩余之事,交給奴便是,請早些回去歇息。待殿下出關,必具禮致謝。”

說完,深深躬身。

朱家管事暗暗松了口氣,急忙附和。

高嶠和新安王對視了一眼,自是心照不宣,道:“我二人也只是恰巧看到,這才趕來。王妃不幸罹難,望殿下節哀。這裏既無事,我二人先便去了。”